在昨天的节目中,我们了解到,来到孝义22年后,年董海军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家餐馆—滨河一号。
承包了滨河一号,投资两百万元。董海军,满怀信心的走上了自己的经营之路。但万事开头难,董海军和他的滨河一号同样经历了这道坎。
董海军:刚开店,组织一个新的团队,不合顾客的口味,遇上顾客投诉,前三个月这种问题非常多。什么原因导致的,细节的上面没有做到位。
服务行业赢得信誉必须做好每个细节。如何能让新的队伍更加团结,如何能让员工养成良好习惯?怎样赢得顾客好的口碑?董海军开始细细琢磨。
董海军:做了一种管理模式,只要一餐客人走完,总经理带着厨师长、餐饮部经理,拿个摄像机对每个餐桌剩下三分之二的菜摄像,下班以后开剩餐总结会;退菜的罚款,做了好多东西。
李建伟,就是当时接受过处罚的厨师之一。
李建伟:一个月最多的时候罚过-,是以退回来菜的两倍罚款。对这个制度什么态度?对这个制度也理解,因为被退菜还是自己的问题,这个制度(约束)能够提升出品,调动我们的积极性,慢慢就记住。
董海军告诉记者:稳定菜品不光要注重细节,更要留住厨师。针对餐饮行业人员流动特别快的特点,董海军不仅身体力行,经常进出厨房,与员工走上一起,而且还让厨师长、餐饮经理入股企业。制度约束、创新管理,捆绑经营、利益均沾,三个月后,饭店的管理经营开始稳定。
员工:(他)很随和的,店里忙的时候还亲自进厨房,他已经作为一个老板了,亲自和我们做一些事情,挺不容易。
他这个人很创新,像我们的透明厨房,能很直观的让客人看到做菜的过程,让客人也吃的放心。
团队同心,开局良好,董海军没有停下脚步,只要空闲,就北京、四川等地到处跑,直至在成都看到了一个展览文化的博物馆,又触发了新的创意。
董海军:咱们孝义也是文化底蕴非常深,旧城呀、中阳楼、大孝堡的舍利。(在)孝义二十几年,等于孝义人培养了咱,当时的思想是能不能在孝义搞个孝义会馆,让异地客人来了,了解孝义的整体文化。
在餐饮中加入文化的色彩,年,董海军的孝义会馆开张了。走进这里,首先看到的是书写着孝义城市精神的图景,大厅里、楼梯间,还陈列、悬挂着一些农耕器具,刻着岁月印记的孝义老照片等。
顾客:和朋友家人来挺好,在这里比较舒心,文化氛围挺好。
由于孝义会馆的经营定位颇具特色,董海军的第二张牌又打赢了。第三步怎么走?年,董海军又做了一个举动,在大众路旁开了第三家店,将透明厨房、农耕文化引入其中。
(董海军)孝义整体经济危机,想的就是能不能开个农家店,就是说(针对)大众,定位低,就是(人们)回家吃什么,在农家店也能吃到什么,喝一碗稀饭都可以,(也)让孩子们回顾,60到80年代文化。
董海军说,由于定位于大众化的经营之路,这家农家店开张以后,每天的客流量能达到-人。
韩甲剑:创业开始之后,我也看到了他的思路、过程,他不仅是一个有决心的人,而且是一个有思路、善于学习的企业领导者,能够兼容很多东西。
四年走三步、一店一特色,董海军还想再多开几家特色店,让孝义的餐饮回归大众消费,靠特色吸收顾客。
董海军:既然选择了餐饮,计划在餐饮业一直走下去,做的更好。回报孝义人。下一步(在)三个店稳定的基础上,出去再考察,看什么项目适合孝义人的消费观念、理念,再开店,不同风格的店。
22年历练,2次创业失败,4年时间开了3间店,这些简单的数字记录着董海军餐饮梦的酸甜苦辣。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董海军说:在追梦、圆梦的路上,他将继续,不断突破。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