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即村庄,孝义人俗称村子。村庄有村名如同人有名字。村名是一定地域的标志,是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物。陆游《西村》诗:“数家临水自成村。”村名的形成,既受一定地域自然条件的影响,又有一定地域历史文化的作用。
姓氏类村名以姓命名的村庄多为单姓村,如:赵家洼、张家庄、尚家庄、小王营、李家庄、郝家寨、崔家庄等。
自然条件类村名这类村名,是根据境内的山脉或河流等因素而命名。如:兑九峪(现改为兑镇村),因村位于九条沟、谷汇集处而得名;又如西泉村(原名楼底村),因村南有一股泉而改名为西泉村。河底村、阳泉曲村、三河口村等都属自然条件类命名。
人物类村名如大孝堡,原名永安堡,因村人郑兴的孝行闻名于朝,贞观元年改为大孝堡;又如元金村,原名下坞头,为缅怀烈士王远金,年更名为元金村;再如赵家庄,相传为宋代吏部尚书赵昌言的故乡而起名。前庞沟、后庞沟、霍家堡、神安等也属于人物类命名。
关隘类村名这类村名,主要是境内有关隘,以关为名形成村名,如白壁关,隋唐时尉迟恭在此设关镇守而得名。偏城、老营坪、六壁头等就属于这类村名。
军事类村名这类村是指历史上兵马驻扎和粮草集结之地。如南营村,因唐代名将尉迟恭设军营于此,军营又位于白壁关之南,故名。又如东盘粮、西盘粮,清代时曾为兵家集结粮草之地,故名。前营、后营、马庄营等村都属于这一类型。
居住户类村名这些村庄是以庄内住户多少而命名。如八家庄、一家庄等。
民间传说类村名村名来源于民间的传说故事。如贤者村,相传移民刘氏之子因偷吃枣与邻居侯家发生口角,刘氏为此执意迁走,侯氏锯树留邻,为颂贤者之德,遂名贤者村。还有神江沟、牛王原、刘庄等都源于民间传说。
古迹类村名如南船头,地处汾河南岸,当地所建龙王庙似船形而得名。刘家堡、东小景、西小景等村属于此类。
历史事件类村名主要是指以一定的历史事件及某一历史为背景形成的村名。如大虢城,春秋时,周朝的诸侯国虢国,是周王室的扛鼎之臂,称霸欺晋,晋行贿虞国借道反击,于周定王十三年(前),晋灭北虢,迁其民于此,强令他们做城,置瓜衍县治此,取名虢城。
因字义俗后更名类村名如和平庄,原名仇家庄,因“仇”字之嫌,并取仇字反意,更名为和平庄属于这类型的还有元罡村、文明村等。
地理位置类村名如城东村,因地处古城东而得名。楼东村因地处古城中阳楼以东故名。桥北、桥南、南榆苑、北榆苑等均属此类。
孝义的村庄命名,还有其他因由,恕不繁絮。
取材于《孝义风采》,作者:武永虎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