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日报报道
胜溪新村学校
年12月7日,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施部署会在孝义召开。标志着年8月孝义市被教育部确立为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实验区以来,在三年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取得显著成效,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施部署会
孝义市年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年荣获“全国课改十大最具潜力区域”、年荣获教育部“教育先进单位”、年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年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市、区)”“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基地……这些闪耀夺目的国家级荣誉见证着这座全国百强县(市)、全国文明城市的教育奇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从“广覆盖”向“有质量”迈进,既是百姓的新期待,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孝义教育如何从“人人有学上”到“人人上好学”,实现优质均衡发展进而领跑全国?离不开历届孝义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超前谋划及优先投入,离不开历任局长及校长、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提升,离不开尊师重教的氛围营造……
超前规划——因地制宜资源重组,城乡学校科学布局
“村村有学校,少见读书郎”。随着孝义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和新农村建设,城乡学校从硬件到师资的差距不断加大,农村学校规模严重萎缩,农村学校陷入“越留不住学生规模越小,规模越小越留不住学生”的恶性循环。
如何才能走出困境,破解难题?孝义的答案是通过“资源重组”打造“全市一盘棋、城乡一体化”的教育格局。同时,为避免“学校建起来,学生流失走”造成资源浪费,该市由教育局牵头,联合规划、国土、各乡镇,组织专门人员,对所有学校地理环境、办学条件、覆盖人口及服务半径进行细致调研,根据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及全市学龄人口变化趋势,按照“初中向城区及城郊集中,小学向中心村集聚”的思路超前谋划。“十二五”以来,该市先后稳妥地撤并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所,增加城区学校3所,扩规城郊学校4所,每个乡镇保留了1—2所初中或九年制学校、1—4所完全小学或教学点,形成了全市城区学校布局合理、农村教育形态完整的教育布局,实现了布局调整与方便群众入学需求的有机结合。
中和路小学
走进位于大孝堡乡东盘粮村的胜溪新村九年制学校,笔者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惊:一个距城区15公里,离城区最远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拥有国标米和米的塑胶跑道操场两个,先进的体育馆、教学楼、实验楼、公寓楼、餐厅,高配置的理化实验室、通用技术教室,标准的男女浴室和卫生间……校长杨建文介绍:“这所学校是孝义市根据大量村办小学规模萎缩、学生流失的实际,将周边的7个村办学校和1所初中合并,引导当地民营企业家捐资1.3亿元修建的一所高标准农村寄宿制学校。”
胜溪新村学校
孝义在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按照“学校建设由改善型向标准化转型”的思路,先后聘请清华大学设计院、同济大学设计院等国内一流专业公司对体育馆、教学楼、实验楼、公寓楼、餐厅、理化实验室、通用技术教室、标准化塑胶操场、男女浴室、卫生间等进行适度超前规划,校舍建设高标准快速推进,农村学校建设水平全面超越城区学校,部分学校达到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
全民重教——教育经费优先保障,现代装备城乡覆盖
资金是制约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瓶颈,没钱怎能办事?
“对教育的投入是最有远见的投入”“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孝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廷洪介绍,孝义市委、市政府坚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提出“教育经费四优先”,即年初预算优先保障教育、年中拨付优先保证教育、年末结余优先增加教育、资金调动优先考虑教育。每年用于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0%以上,每年财政预算单列万元用于教师培训,万元用于教师体检、生活补贴、工作奖励。“十一五”期间财政用于教育投入20亿元,“十二五“以来教育经费支出每年基本达到8个亿。
金晖小学
与此同时,孝义市建立完善“政府主导、乡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和慈善机构等通过捐资、捐物等方式支持学校标准化建设,探索以企业或捐资人命名学校、教学楼的做法,引导企业捐资助教,让广大民营企业成为农村学校建设的主力军。金达集团投资1.2亿元新建胜溪新村学校;总投资余万元的金晖小学,金晖集团捐资3万元;金岩集团每年捐建一所农村小学;建福学校、景虎小学、德平楼、贵生睿智楼等一批以捐助人命名的学校、教学楼拔地而起;民营企业家和社会团体发起的十余个教育发展和教师奖励基金累计达到一千余万元,全社会支持教育发展蔚然成风。
景虎小学
在下栅中心校美术课堂,学生们正围着石膏像作画,而在“用画笔触摸世界”作品展示栏里,有前蹄腾空而起正欲飞奔的骏马、雄健奋进的耕牛、手握香蕉吃得津津有味的大熊猫……校长范善兴告诉笔者:“现在周边26个自然村的孩子都集中在这里上学,做梦也没想到,农村的孩子能用上这么先进的教学设备。”在设施设备完善和提档升级过程中,该市按照“城乡统一,全面升级”的思路,先后投资一亿余元,为城乡学校配备标准化装备7大类种56.3万件、购置图书77万余册、电子白板1套、计算机0台,装备标准化音体美专用教室、理化生实验室、信息技术教室、图书馆个,开通覆盖全市所有学校的千兆光纤城域网。
如今,走进孝义城镇、农村任何一所中学或小学,各种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器材仪器配备率达%,电子白板实现班班全覆盖,教师办公电脑实现人手一台,城域网实现校校通、班班通、室室通。
体制改革——创新办学模式,促进教育高位优质均衡
早在年,孝义众多家长就不用为一个好学校的入学名额而犯愁了。因为,作为孝义最优质的崇文街小学,“兼并”安居街小学和永安路小学实行集团化办学,向两所学校派去执行校长、中层干部和优秀教师,并对两所学校实行“八统一”管理。
“只有对办学体制大胆的改革,才会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快速扩大,才会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受到良好的教育。”孝义市教育局局长田曜介绍。
仅一年后,择校风就得到遏制,大班额有效降低,崇文街小学和其他两所学校的办学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他顺势将集团化办学推向更大范围,在城区建立了孝义六中教育集团。在乡镇,对中心校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中心校不在承担初中的管理职能,中心校校长兼任中心小学校长,对所辖小学和教学点实行多个法人下的集团化办学。
九年制学校是孝义推开的又一项改革措施。随着时代的发展,孝义的农村学校学生逐渐减少、规模不断缩小,甚至很多初中只有不到名学生,分散办学导致管理人员、教师资源浪费的弊端逐渐显现。结合实际情况,年,该市大胆在6个生源明显减少的乡镇实行九年一贯制学校,实现了教育资源深度整合。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
在城区和农村全部实现办学体制改革后,该市又将目光瞄准了城乡学校的共同发展。经过认真的调研和座谈后,年9月,孝义市推开了一种全新的集团化办学——学校发展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打破校际和城乡分割,以城区学校为龙头,组建了九个覆盖该市中小学校的发展共同体,实行“双交流、四同步、五共享”的运行机制。通过实行城区学校选派优秀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挂职和送教下乡,部分农村学校校长和青年教师到城区学校挂职锻炼和拜师学习,实现“双交流”;建立共同体教研组和名师团队,通过集体制定教学计划、教研方案,共同组织集体备课等活动,实现教学、教研、培训、成长“四同步”;通过建立共同体校长联席会议制度,举办共同体中层干部论坛,搭建QQ群等交流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发展成果等在内的“五共享”。
有改革才会有发展,会创新才会大跨越。“以上三种办学模式的改革,彻底打破了学校教育资源独享的局面,有效整合了各校的现有资源和办学特色,提高了优质资源的实际使用价值和利用效率,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孝义市教育局局长田曜介绍,在孝义,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在城区实行紧密型集团化办学,短时间内缩小了校际差距,“大班额”和“择校风”得到有效遏制;在农村实行学区制管理和九年一贯制办学,由中心校校长兼任乡镇所在地小学校长,实现了教育资源深度整合;在城乡间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将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延伸到农村,实现了城乡校长、教师的交流互补,涌现出了金晖小学、胜溪新村学校、振兴东街小学等一批农村名校,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品牌学校,形成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谈及未来,吕梁市委常委、孝义市委书记马文革信心满满地说:“目前我市基础教育实现了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下一步将围绕教育现代化、教育国际化,继续深化改革,锐意创新,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作出更大贡献。”(文章来源:吕梁日报12月26日头版)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