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街小学舞蹈社团的学生正在上课
□任静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前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富特色的教育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教育发展方式正在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对学校更新教育观念和办学理念,发展优质、公平、多样的教育提出了新挑战。
“千校一面”不符合教育的本质规律。早在年孝义市就提出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总体架构,从年启动“特色学校”建设到年形成“一校一品”教育品牌;从年“多元发展”到年城乡学校“社团活动”落地生根,如今“特色课程”“校本课程”遍地开花,课堂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义务教育更加个性化、特色化,校园文化艺术节、师生同操同唱同阅读、课本剧展演等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孝义市一步一个脚印硬是趟出了一条以特色学校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内涵发展的幸福路。
以“头脑风暴”为引领——
绘制特色学校发展蓝图,双轮驱动区域整体推进
近日,在金晖小学一间宽敞明亮的扬琴教室内,指导老师崔姣姣带领十几名学生集体演奏,场面十分震撼,《南泥湾》的悦耳旋律如山泉般汩汩流淌。在这所农村小学,这样的专用教室占学校所有教室的一半,交响乐队、扬琴社、浮雕社、跳柴社……全校个社团,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至两个社团。
“这要是在过去,简直不可想象!”金晖小学校长王炳海兴奋地告诉笔者,“以前,文化课学习挤占了学生的艺术、体育课时间。现在,我们依托‘自主教育’特色学校创建,不仅 事实上,在金晖小学看到的仅是该市发展特色学校建设的冰山一隅。从年起,依托“头脑风暴”和“顶层设计”,孝义市响亮提出“理念先行——文化定位——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特色创建四步走战略,绘制了双轮驱动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教育蓝图。该市先后邀请全国知名的特色教育专家龚春燕、熊庆伟等前来讲学,组织全市所有校长到重庆、成都参观考察,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熟的特色学校范本对校长进行了一次“头脑洗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那一刻起,该市所有学校将特色创建、内涵发展作为发展追求,在全市系统地推进特色学校建设,该市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签约,开展为期三年的“基础教育均衡优质促进工程”。工程按照“重点培养、逐步辐射”的思路,选取办学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40所小学和I5所初中作为实验基地校,通过专题讲座、理论研修、挂职锻炼、实地指导等多种方式,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同时,依托“学校发展共同体”,按照“以点带面、逐步辐射”的思路,整体推动该市的特色学校发展。
该市制定实施了《特色学校建设规划》,确立“一训三风”、校徽、校歌、校旗等文化标识,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环境,办学理念逐步落实在师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中,涌现出一批特色品牌学校:振兴东街小学“书香校园”、司马初中“阳光教育”、青年路小学“生命教育”、中阳楼初中“成功教育”、赵家庄小学“责任教育”、金晖小学“自主教育”等,“一校一理念、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局面逐步形成。
以“特质文化”为内核——
创造性办学,为放飞学生梦想插上翅膀
“责必担当、任而有为”,在赵家庄小学墙上,这样的标语格外引人注目。“赵家庄小学是一所6轨制农村小学。”校长张晓蓉介绍,“依托孝义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工程,我校开启了‘责任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之路。”
“当时,教师、家长反对意见特别多,主要是怕影响学习成绩,但经过调查、讨论最终敲定了实施‘责任教育’为特色主题,以‘责必担当、任而有为’为校训,总结出了‘一线三环目标导学’总流程,研究出台了涉及全部学科及课型的23种课型基本流程,制定了核心教学管理制度,以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四人小组和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打造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七彩课堂。”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云南普洱、祁门红茶……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二楼通往三楼的墙壁上到处悬挂着各种茶文化知识做成的小框子。教师武鹏霞介绍道:“这是我们的楼梯文化,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学校还开设有茶文化课程,引领学生走进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殿堂,树立起知茶性、明茶理的意识,感受其蕴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像这样的楼梯文化还有很多,以“ 孝义市教育局局长田曜对笔者说:“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在推动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注重楼梯文化、走廊文化、墙壁文化、宿舍文化、教室文化等校园文化主体识别系统,使学生在充满诗意的精神家园里自由呼吸和浸润;另一方面,我们注重挖掘历史、团队研讨、描绘蓝图,在长期的校园文化熏陶中持续塑造师生独特的精神气质。让学校精神渗透在师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中,让人一走进学校就能感受到学校独特的文化属性。”
“自从学校启动特色学校创建,孩子每天回家都能很有礼貌地向我们问好,帮我们干家务活。我们真的很感谢学校!”对于特色教育所带来的细微变化,家长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截至目前,孝义市所有的学校都做到了“六有”,即有醒目的校牌,有校徽、校训、校歌展示栏,有学校概况简介、有校史陈列室、有师生作品展览室、有文化宣传橱窗,并把孝义独有的剪纸、皮影、木偶、泥塑等传统文化也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打造出独特的文化体系,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与品位。
以“菜单式”校本课程为落脚点——
因地制宜打造七彩课堂,助力学生个性发展
下午4点整,室外温度零下3摄氏度,许多市民穿着厚厚的棉衣依然觉得很冷。但在孝义市青年路小学塑胶操场的“花样足球”课堂上,小队员们脱掉棉校服,穿着比赛专业背心开始分组专项训练,颠球、传球、带球、停球、射门……随着教练一声哨响,操场上异常热闹,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上写满了坚韧和快乐。
从组建了第一支足球队并聘请专职足球教练任教至今,该校历经数十年发展,足球已经成为该校名副其实的校本课程之一。林荫道旁的围栏和每层教学楼的墙壁上都挂有考入知名院校的校友以及校级优秀足球队员的风采照,小足球队的宣传海报、足球形的垃圾桶、操场上的足球墙绘等。依托“花样足球”校本课程,该校目前拥有二至六年级学生参与的9支足球队,共计余名队员,由6名专职教练指导训练。值得一提的是,该校从二年级到六年级共有5支实力强劲的女子足球队,队员近百人,在年获得第七届未来之星杯全国少儿足球邀请赛U10女子组亚军。
谈及每天雷打不动的足球课堂,足球教练张迎春老师说:“在学校,孩子们接受的是足球教育,不是足球训练。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快乐地踢球,发展素质教育。”
在孝义发展校园足球,确立和贯彻的理念是“学校足球”。不同于培养专业足球运动员的“足球学校”,该市将足球作为“菜单式”校本课程之一,“学校足球”以培养孩子们的体育运动习惯,推进未成年人素质教育为目的。有了一项体育特长,孩子们不但能更加自信,也为有足球天赋的孩子铺就一条成才之路。
在赵家庄小学,笔者看到,参加“手工坊”剪纸课程的学生们埋头桌前,手中银剪舞动,红纸翻飞,不一会儿工夫,一幅幅活灵活现、寓意深刻的剪纸作品便诞生了。“这是‘喜鹊登梅’和‘蝶恋花’。”性格开朗的学生们争相将剪纸作品捧在胸前展示,作品栩栩如生。
参加“非凡画社”课程的学生郭雨漠,她的32幅绘画作品在“特长责任星”展示平台作了整整三周的个人展示,她自豪地说:“以前,只有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才能受到尊重,但现在不一样了,不管你在哪方面突出,都能获得认可。现在,我感觉班上几乎每个同学的个性都得到了发展,自信心更强了,就连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办有根基的教育,塑有底气的人生。走进孝义市每一所学校,少儿主持、少儿朗诵、PS制图、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篮球、口语、制作、棋社、评书、茶文化、饮食文化、名著赏读、丝带绣、纸工、儿童画……规模以上学校的校本课程多达几十种,多元化的“菜单式”校本课程将选择权交给学生,可以最大限度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成长需求,一系列校本教案既是教师手中的参考书,更是孩子们手中常常翻阅的宝物,已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见证之物。
监制:李召和
编辑:白丹
版权声明吕梁日报社所属《吕梁日报》、《吕梁日报·晚报版》和新媒体平台享有版权的内容,任何单位及个人在互联网、无线客户端、微博和白殿疯是怎样确诊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