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孝义新闻
孝义农业
孝义趣事
孝义发展
孝义要闻
孝义资讯

史话三晋之中阳篇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描述山西中阳县时,用了“中阳县故城在东,东翼汾水,隔越重山”的描述。这个位置,指的是今天的孝义城区,难道郦道元弄错了?还是怎么回事?

山西省的中阳县,东与孝义市交界。

现在的中阳县城到孝义市区距离有六十多公里,岂不知在郦道元所在的北魏年间,中阳县治就是在今天的孝义城区。怎么回事?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征讨四方。降服南匈奴、乌桓及鲜卑等少数民族,统一了黄河流域北方大片疆域。为了进一步巩固管理,将山西拥有大量田产的“豪右”迁移到邺城,同时也补充了邺城因战乱丧失的人口。

可山西这边将人口迁移走了,就需要有人来补充。况且这里是抵御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军事要地,于是将南下的南匈奴分为五部,安置于山西中西部,承担起联合防御北方的义务。南匈奴单于呼厨泉则被召至邺城作为人质,防止叛乱,要知道当年内迁进来的约有近二十万人之多。

东汉末年的中阳县,就是在这个时候腾出地方给南匈奴。县治迁移到今天的孝义,而孝义(当时还没有置县)呢?一直都在到北魏太和年间(年)才在今市区东六里处置永安县。

旧中阳县则并入离石,为南迁胡人所居。旧中阳县又在哪呢?

中阳县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置县,当时名字就叫中阳。更早的战国时期,就是赵国的中阳邑。

中阳的名字,是取地处南川河河谷平川中部,在河水之阳,故而得名“中阳”。

在山西历史上出现了两个中阳县。一个就是迁移至孝义境内的中阳县,一个就是迁移之前的中阳县。

迁移之前的中阳县其实就是今天县境所在,当时的治所在今天的县城北的庞家会村。

庞家会,因为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庞涓在次驻兵而得名。

庞涓与孙缤膑同为鬼谷子门下师兄弟,因嫉其才,设计差点害死孙膑。后孙膑投奔齐国,设计将庞涓杀死。

在庞家会东有古城遗址,传说为庞涓驻守之城,且留有“庞涓斩子”的传说。其实这座古城遗址,正是当年的中阳邑,也就是后来秦汉时期的中阳县城所在。

汉代《水经》记载:“又南,过中阳县西。”其实指的是汉时期的中阳县。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注:“中阳县城在东,东翼汾水,隔越重山,不滨于河也。”这指的却是东迁至今孝义的中阳县。

唐代李贤注《后汉书》中:“中阳县,属西河郡,今汾州孝义县也。”指的也是东迁之后的中阳县。

那唐代中阳县又去哪了?

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因剿灭吕梁山区的“山胡”,其中最为强大的就是占据旧中阳县境地的“离石胡”。在旧境设置了平夷县,就是今天中阳县的前身。迁移至孝义的中阳县已废。

直到金代明昌六年(),这个名字太过于露骨,女真统治者将其改为“宁乡县”。

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了民国三年,也就是公元年,因为“宁乡”和与别的省份县名相同,便又改回古称“中阳县”,一直沿用至今。

就是因为在历史上出现过两次且县境不同的“中阳县”,所以很多人都混淆了。汉代的中阳县和北魏时期的中阳县根本不在一个地方,包括《孝义县志》中对于中阳县地名的解析,依旧是按照当年东迁孝义的中阳县:“汾水之阳,是邑中处,故名中阳。”

其实这个名字的起源,早在春秋就有了中阳邑。这也就是此中阳非彼中阳,汉中阳非魏中阳。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病医院哪个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yishizx.com/xyfz/123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