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山坡青青花朵笑,杨柳青青小鸟跳,河水清清船儿漂……远眺胜溪美景,近赏晋徽文化,品尝孝义美食,享受休闲时光,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曲水流觞,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在这里,吃的不只是美食,也是一种风景、一种文化……
————————————
胜溪湖畔的晋徽源内春意盎然
推门而入,徽派的精致与晋商的厚重相融为满室的清香。。。
据晋徽源主人耿步明介绍,在传统中,孝义人称吃饭为坐席,这个席有两层含义,凡称席即为非常正式隆重的宴请;二亦指八盘八碗大席,而动大席非婚即寿。坐席主要是从尊敬长辈的角度来排列的。不管他的身份高低贵贱,坐席严格按照辈分来排列,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长久以来始终坚守的一个原则。孝亲敬老的家风在每个华人家中都是从餐桌开始的。
天青色等烟雨,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孝义特色的婚宴茶点
在孝义婚宴席前,待客有很多规矩。一般茶点有六道,水果六道,意为六六大顺。在茶点水果的选择上亦有一些讲究,像梨、橘子等谐音有分离、绝气(生气)之意故不在选择之列,而苹果、核桃、桂圆、枣等则为必备,谐音寓意平平安安、早生贵子等。点心有佛手饼、千层饼、芝麻饼等。
佛手饼,看着不忍下手,生怕破坏了造型和色泽
玫瑰馅和五仁馅的千层饼,酥脆掉渣,也称掉渣饼
摆放在青花瓷盘中的石头饼别具风味,让人想起跳跃、温暖的炉火中妈妈的面庞
孝义的石头干饼制作世代家传,是城乡妇女的拿手绝活。石头干饼的原料是白面、麻油、盐、碱、酵母等,工具有石子、沙鏊或铁鏊。石子要选用大小均匀的,将石子全部加热后,把擀好的薄饼放在石子上,饼的上面再盖上一些石子,不一会干饼就做好了。石头干饼一嚼满口酥脆,味道清香,又易消化,男女老少人人爱吃。
家里来客了,通常会就地取材,咸香微辣的辣子白粉皮往往被一扫而光
土豆丝粉丝海带丝“三丝组合”,成为孝义人餐桌必备下酒菜之一
村烤茄子,咸、鲜、酸、辣
红嘴绿鹦哥,被满桌的美味围着,作为装点的青菜都活泼了,叫嚷着开饭
孝义传统的八盘八碗较单纯,在过去由于条件有限,以猪肉为主,八盘为四凉、四热。八碗全为带汤热菜,听父辈讲,在解放前,还有一些海味山珍入席,到解放后,逐渐变成了普通食材。上图这一组八盘八碗中基本是按现在的实际,分别有清汤三黄鸡、芙蓉腊八肉、金钱白菜卷、带汤红烧肉、水汆丸子汤、醪糟汤、清汤蛋卷、让山药等,形式更注重美感,菜品更加丰富,营养更加合理。
方块豆腐有乾坤,吃一口,五花肉、杏鲍菇、松仁松软干香,名为乾隆一品豆腐
过油肉:色泽金黄鲜艳,味道咸鲜闻有醋意,质感外软里嫩,汁芡适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
过油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汉族传统菜肴,据传起源于明代,原是官府中的一道名菜,后来传到太原一带民间,再逐渐传播至山西其他地区。从选料到刀工,从腌浸到烹制,特别是在调味料的运用上,都有它的独到之处,明显体现了山西地方风味特色。山西人好吃醋,对醋的炒用在烹调中很有讲究,此菜的用醋方法便是一例。
“风烟绿水青山国,篱落紫茄黄豆家”,随手摘来,巧手一烹,便成一道佳肴
乡村地三鲜,直接把菜园搬到桌上,乡土的味道
姥姥家乡菜,煎饼、老咸菜、绿豆芽、小葱段、干辣椒,一起打包进肚
麦香汁浸桂鱼,汤汁如线倾注,色泽艳丽,爽嫩滑口,香味浓郁
由于鱼腥味重以及饮食习惯的因素,像各类鱼进入孝义餐桌并没有多少年,北方地区大多一样。随着储存、运输、物流配送的发展,现在是逢席必有鱼,寓意年年有余。
特色杂粮小吃:翻擦擦
历史上,孝义的饮食受晋中影响较深,又吸收了汾州花样多的特点,西山的一些特色菜与主食是后期才传入的,但亦做了一些变革。本着挖掘坚守传统、创新改革、融入现代科学健康饮食的理念,晋徽源做了一些尝试,粗粮细做,既美味又健康。
莜面卷
面点师傅正在做莜面推窝窝
孝义的莜面推窝窝制作极讲究,必须四熟两蒸,各道工序缺一不可。配推窝窝的蘸料一般有两种。爱吃羊肉的蘸清蒸羊肉汁,羊肉汁也要上笼蒸熟,佐料十分讲究、火候要到位。这种清蒸羊肉推窝窝吃到口里,羊肉醇香浓郁,推窝窝越嚼越香。不爱吃羊肉的可以蘸上油炒辣椒,别有一番风味。
莜面推窝窝的蘸料,啊。。。使劲咽口水,不等了,开吃!
————————————
欢迎孝义新闻办官方58,小微将带给大家最新鲜的孝义资讯,直接与我互动。记得分享我们哦。
尽在微孝义。
加入,
微孝义!~让生活与众不同!
欢迎联系:
—
邮箱:weixiaoyi
qq.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白点风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