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辛庄镇位于孝义市西南边沿土石山区,据市新城35公里。
西泉门楼/《奋进西辛庄》
西泉村位于市城区西部,是镇党委、镇政府所在地。明嘉靖七年前,村名称西曲村,因村庄坐落在凤凰山西侧,河道弯曲之处,故名。明嘉靖八年,建三层顺义楼,后楼上立“真武君”神尊,因庶民安居楼下四方,故村名称楼底村。清光绪年间,本村商贸发达,成为隰州东部的码头地,时隰州衙门令改称楼底镇。年,因在村的西南处有一泉池,故改村名为西泉村。
大王庄村位于镇的南部,大王庄环山临河,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为古代军事要塞。后周广顺元年后,北汉军占领隰州,时承奉契丹,拜契丹主为王,自己为臣。契丹派萧禹厥王部队进驻西泉一带,其可汗(大王)驻地称大王营。部队走后,驻地称作大王庄村,相沿至今。
图/《西辛庄镇志》
杨家沟村位于镇的南向,本村四面环山,民宅坐落在阳坡地,冬季西北寒风难以刮进村舍,显得很暖和,因此村名称杨家沟,杨与阳谐音,故此。
杜西沟村本村位于镇的南向,据《杜西沟村志》记:唐武德元年(年)至金泰和元年(年),居民分散居洞子沟、墕子里和井沟里等山庄窝铺。明成化年间,杜氏迁入之后,随着岁月的推移,人口逐渐增多,至清同治元年(年),山庄窝铺合并为一村,取名杜西沟村。
郝家湾村位于镇的西向,地处西泉河畔,明嘉靖末期,汾州永和王之校尉郝坚的后裔从汾州城迁居于此,并在半山腰建窑孔3眼居住,后郝姓族人增多,在河畔盖房建宅,时称郝家崖底村。民国初,改称郝家湾村。
宜官龙天庙/《奋进西辛庄》
宜官村位于镇的西北向,本村煤炭资源丰富,煤质好。旧时,铁矿冶炼业,多采用本村所产的焦炭,火分温度高,成品产量多。清朝期间,隰州衙门官方曾在此地办过煤炭焦业,随之迁此居民增多,村名称宜官村。
辞凡沟村位于镇的北向,辞凡沟村名来源于传说《张四姐大闹温阳县》,四姐回天庭辞别凡间的地方,故名。
韩家沿御敌楼/《奋进西辛庄》
韩家沿村位于镇的西北向,最初迁此村庄的居民,建窑洞于河滩地,河与韩(方言)谐言,故称韩家沿村。
西沟沿村位于镇的西北向,本村位于高塘山以西,故称西沟沿,村民以农业为生。
中洼村位于镇的西北向,本村以地形位置而取村名。
夹道关帝庙/《奋进西辛庄》
夹道村位于镇的西北向,唐、宋时,设温泉郡。筑古道从高塘山路往夹道村直向郡城,此地道路狭窄,故称夹道村。
西岐沟村位于镇的西北向,与交口县温泉村毗邻。唐、宋时,本村为温泉邑近郊,也是古道必经之路。因此,商人云集、集市繁荣。旧时,村名称西沟沟村,后改称西岐沟村。
吴西庄古村胜景/《西辛庄镇志》
吴西庄村位于镇的东南方向,年前,村名称窊西庄,之后,吴姓族人占到全村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故改村名为吴西庄村。
西辛庄村位于镇的南部,清朝孝义县有两个辛庄村,因本村坐落在县城正西,故改称西辛庄村。
贺岭村位于镇的东部,村址坐落在贺岭旁,所以村名称“河岭”,后改名为贺岭,河与贺谐音,故此。
下马宽清凉寺/《奋进西辛庄》
下马宽村位于镇的东南向,据传《张四姐大闹温阳县》,与官兵作战经过下马宽村时,兹因地势很狭,不宜安营扎寨,张四姐说:“下的马后就宽了”。于是在此地安了大营。后称下马宽村。
图/《西辛庄镇志》
王才堡村位于镇的东南部,本地人杰地灵,自古即为孝义西南部之名村,北魏永兴二年,王才堡设驿站,时派贾愿将军领兵守备,故称贾愿谷。另外,本村还有宋宣皇圣母陵,现已重新修葺。
太子里村位于镇的东部,隋大业十二年,唐国公驻于太原,开始扩充地盘,派其子李建成、李世民统兵南下,攻占两河郡永安(今孝义市)等县和龙泉郡及隰县等县。据传,在此期间,李世民途经太子村与村民生一私生子。后李世民当了皇帝,其子即成为太子,之后,该村即命名为太子里。
南上庄村位于镇的东南部,据传,先有下马宽清凉寺院,后来才有的周围村庄,南上庄村名来历已无据可考。村庄东口有观音堂小庙一座,立有碑记,碑文记载村里有姓温、姓高的住户,但到清末民初就无此两姓人家了,现村中有马、梁、周、任四姓。
盆子坡村位于镇的东南向,盆子坡地处河谷之傍,为一山间小盆地,形状仿若一个盆子,故名盆子坡。该村地下水充足,10米之内即可打出水来,现今村民几乎家家院内有井,用水很方便。
南庄沟东岳庙/《奋进西辛庄》
南庄沟村位于镇的东部,因本村村东、村西、村中各有一棵大槐树,故古时称三槐树。清时,因村庄位于太子里村南,村中大部分村民从太子里迁来,故更名南庄沟。据说,日军侵入贺岭一带,问旁边是什么村,群众答:“南庄沟”。日军误听为“难钻沟”,立刻停止入村,因此本村未遭日军侵扰。
刘家沿村位于镇的东南向,村中有一座道教活动场所:温阳观,清时温阳观内设有西南乡十四村之社仓,乾隆三十五年(年)时,社仓储粮达一百零六石,为下马宽清凉寺社仓储粮之2.67倍。社仓始创于雍正二年,粮食由本地士民捐献,按社仓条例规定,在本地选择老成之人担任社长,遇灾年将粮放出,秋收后连息收回,后因管理不善而关闭。
交子里村位于镇的东南向,相传,李世民生太子于太子里村,后来在此处将太子交于朝廷,故取名交子里。
芦子里玉皇庙/《奋进西辛庄》
芦子里村位于镇的东南向,本村地处山间小盆地中,一般气温较周边村庄较高,人们比喻该村处于“炉子里”。炉与芦谐音,故名。
庄沟村位于镇的东南向,村名由地形得名。
兴文村位于镇的东部,本村原名庄上,因与其他村重名故改为兴文村,意即振兴文明之意。
陶口原陶家老宅/《奋进西辛庄》
陶口原村位于镇的东南向,原名核桃场,宋末有陶氏迁此居住,后称为陶口原。
林林洼村位于镇的东北部,此地原为灌木林区,后有人开荒定居,故名林林洼。
面向塔村位于镇的北部,因村东偏东南向有一古塔建筑而得村名。
高塘坂村位于镇的北向,据考,唐五德元年至九年,本村为高塘邑城址,其遗址在村东。本村因坐落在高塘山背斜坡地而得名高塘坂村。
崔家庄娘娘庙/《奋进西辛庄》
崔家庄村位于镇的北向,传说崔家庄在很久以前,有一崔员外,生子崔文锤,与天庭玉帝四女儿喜结良缘。民间传说《张四姐大闹温阳县》的故事即发生在此村,现有四届圣母庙遗址。
槐树沟村位于镇的东北部,相传村中原有一颗老槐树。故名槐树沟。
东庄沿观堂庵/《奋进西辛庄》
东庄沿村位于镇的北部,本村地少、人少、位置高,海拔高。村名因地形得名。
四家坪南庙/《奋进西辛庄》
四家坪村位于镇的东北部,原称四家庄,后改称今名。
梁家沿村位于镇的西北部,历史上该村与康家沿村是一个村,该村地处粱上,南北为沟,故名梁家沿。
康家沿普济寺/《奋进西辛庄》
康家沿村位于镇的北部,与交口县后山毗邻,相传粱家沿村一康姓地主因儿少女多,就把一个女儿许给他家的一个忠实可靠的长工,分给50亩地,仅在河北边建舍居住,故名康家沿。
素材来源:《西辛庄镇志》年出版
图片来源:详情标于图片下方(封面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素材(来源网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承传统文化,复我中华之魂!若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拨打--,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点此进入『博览古今-孝通天下部落』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