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创
策划:邓玲玲
脚本:周绍纲
编绘:朱彦
官方微博:
铲史官漫画原创漫画欢迎分享
编后语
潘天成寻亲一事,《清史稿·孝义传》有记载,不到四百字,把事情的经过简略记叙了一遍。《清史稿》的内容应该是取材于《嘉庆溧阳县志》,相较而言,县志的内容更丰富一些。县志编修者,所参考的著述当是源于潘天成的《铁庐集》。
潘天成逝后遗有《铁庐集》三卷、《铁庐外集》二卷和《后录》一卷,后被收入乾隆年间编撰的《四库全书》中的“集部”。版本是当时的江苏巡抚的采进本。在《铁庐集》卷首,有潘天成的弟子许重炎为其写的年谱。正是通过年谱,我们才了解潘天成详细的一生。
潘天成,字锡畴,溧阳人。出自于寒门,终身贫贱。他的诗文直抒胸臆,文辞平俗。那么《四库全书》为什么还要收入他的文集?“四库提要”中给出了理由——潘天成天性真挚,人品高洁,有点像古代那种独行者。提要撰写人进一步说明,此举是为了让天下人知道,诗教的目的在于“敦伦纪,砺名节,正人心,厚风俗”。提要撰写人可能还考虑到了会有些文化人不服,于是又吐槽了一句,不要和那些“文青”(操觚之士)去争辩潘天成的文采优劣,也不要和那些“老学究”(讲学之儒)去扯谈潘天成的文章水平。
在中国古代,能够进入官方视野的正面人物,立功立德立言三者至少要居其一。潘天成的一生并无寸功,由门徒刻印的文章也是“不甚入格”,他的孝悌行为虽说有过人之处,但孝悌是出自于人的本心,所以也谈不上什么大德。
或许,《四库全书》的编撰者考虑的更多的是“砺名节”这点。如何理解“砺名节”?以潘天成的家境和资质,他这一生很难有什么作为,事实上他也是一生平平,而“名节”往往是大人物才会在意的。所以,“砺名节”这点,抛开历史的语境,就成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一个平凡的人该如何去安顿自己的一生?
潘天成选择了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情,三年如一日寻找亲人,贩卖笔奉养父母抚育弟妹,闲暇之余读书明理。在明知自己不可能有大成的情况下,不激不随,凭着自己的本心去生活。这正是王阳明心学所主张的人人皆可为尧舜。读完潘天成的《年谱》后,官官猜测潘天成或许与王阳明有某种隐秘的关联。后来看“四库提要”,果然提到了这点——“天成学问,源出姚江”。姚江即王阳明,王阳明是浙江余姚人,姚江学派的创始人。
潘天成这个小人物给后人的启示,就在于此。用罗曼·罗兰的话来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参考资料
《清史稿·孝义传》、潘天成《铁庐集》、《嘉庆溧阳县志》等。
相关阅读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古人如何处理血亲复仇?
小小县城关系网,也能制造出惊天冤案
小人物|他为大唐而战,却被命运安排去非洲
铲史官《漫画中国史》1-5完整版合集上市
点击下方卡片,
可直接购买。
铲史官《三国心灵史》上市
点击下方卡片,
可直接购买。
铲史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