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吕梁8月18日电这两年,吕梁经历了发展史上最强烈的阵痛,政治上如此,经济上也如此,干部和群众的精神也一度陷入低谷。吕梁今天什么状态?明天何去何从?
大会现场
18日召开的吕梁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履新三月的市委书记王清宪,以长达三万余字的讲话稿,围绕吕梁当前形势、对外开放、干部队伍、民营经济等九大关键词,深入、直白地剖析吕梁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向该市领导干部传达明晰的工作思路和发展路径,也首次全方位传递出困境中的吕梁“突围”之路。
洋洋数万字讲稿,因吕梁 首先,王清宪就进一步深入学习好、贯彻好省委特别是骆惠宁书记治晋理政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四点要求。
接着,舆论和公众 关键词一:当前形势
吕梁的今天到底是个什么状态?王清宪说,这两年,吕梁经历了发展史上最强烈的阵痛,政治上如此,经济上也如此,干部和群众的精神也一度陷入低谷。具体而言,在他看来,吕梁面临这样的三个形势——
一讲吕梁的政治形势
王清宪说:暴风雨洗礼后,吕梁人痛定思痛,人心思上、人心思进。
1、吕梁正在走出腐败重灾区的阴影,努力建设从严治党先行示范区。过去一段时间,吕梁发生了严重腐败问题,曾被省委定为全省“腐败重灾区”。
毋庸讳言,这个重大的政治震荡给吕梁发展、吕梁社会造成了沉重打击,吕梁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损失是立体的、多维的,教训是深刻的、惨痛的。这是我们永远的痛,我们永远也不应该忘记,只有永不忘记,才能不再付出代价。
但是——
我们要让这一切尽快成为历史,走出心灵的阴影,翻开吕梁发展新的一页。事实上,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力净化政治生态,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积极践行“四种形态”,形成并保持了反腐正风的高压态势。特别是结合吕梁实际,积极推进“三个一批”,探索实施“六权治本”,不仅受到省委充分肯定,不少省内外考察团也纷纷前来学习借鉴。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吕梁政治生态得到有效净化,正努力建设全省从严治党的先行示范区。
2、换届选出了好干部、配出了好班子、换出了好面貌。
一批干部倒下了,的确令人痛心。同时,也要看到,一批充满活力、生机的干部已经成长起来。在市县乡换届中,我们开展“九查”甄别,严明换届纪律,严防“带病提名”“带病推荐”“带病提拔”,至今没有发现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基本实现了选人用人的风清气正,一批有思路、有干劲、有活力、勇于担当、廉洁奉公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县级领导班子平均年龄比换届前下降了3岁,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到77.5%,13名县市区委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均具有3年以上本职工作经历。吕梁换届工作,不仅在时序进度上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国前列,而且换出了活力、换出了干劲、换出了信心,取得了组织满意、干部满意、群众满意的良好效果。
3、吕梁政治大局稳定,干部思想正在聚焦发展,人心思上,人心思进。
净化政治生态的各项措施,如同一场大雨,洗净了雾霾的天空,为我们送来了湿润清新的空气。两年多来,各级党委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管党治党的意识极大提高,各级干部的规矩意识、纪律意识明显增强,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积极变化,全市政治环境、政务环境、政策环境发生了明显改善。
我到吕梁三个月,虽然我们面临很多困难、很多矛盾、很多问题,但经历了暴风雨洗礼后,吕梁人痛定思痛,让我感到人心思上、人心思进,全社会集聚了浓厚的干事创业的强烈愿望。这是一种知耻后勇、破茧成蝶前的征兆,这是一种蓄积已久、即将迸发的力量。
二讲吕梁的经济形势
王清宪说:上半年吕梁结束了连续9个季度下滑的态势,实现了年以来首次正增长。
从全国看,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同时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从全省看,经济低位企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但稳中也有忧,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克服困难奋力前行。
吕梁经济正在走出最困难的时期。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亿元,同比增长1.4%,结束了连续9个季度下滑的态势,实现了年以来首次正增长,全省增速排名由去年同期的倒数第一前移到第七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亿元,同比下降1.8%,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收窄11.1个百分点,今年第三季度有望由负转正,全省增速排名由去年同期的第九位前移到第七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2.8亿元,同比下降17.2%,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收窄22.4个百分点。
虽然,经济低位趋稳向好的基础还不牢,运行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需要有较长时期过紧日子的准备,但毕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和光亮,鼓舞提振我们的信心。
三讲吕梁在全省发展中的地位
王清宪说:吕梁在全省的地位、份量不仅没有减轻,更重了。
煤炭“黄金十年”,吕梁风光一时,是山西快速发展的排头兵。在今天,吕梁在全省的地位、份量减轻了吗?没有,一点也没有,不仅没有减轻,而且在省委贯彻落实中央“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份量更重了。
1、吕梁是山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吕梁是全省贫困面最集中的区域,有10个贫困县,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贫困人口全省最多,去年底全市贫困人口仍有48万人,占全省的五分之一。贫困程度全省最深,全市个贫困村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以下的有个,未通油路、未通电的自然村均占全省的近五分之一。贫困发生率全省最高,全市贫困发生率为23.5%,超出全省9.9个百分点,个别地方高达50%以上。吕梁脱贫攻坚的任务全省最重,可以说,吕梁不脱贫,全省脱贫攻坚就无法言胜。
2、吕梁是山西生态建设的主战场。
生态脆弱是山西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骆惠宁书记指出,“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吕梁虽然从总体上说,森林覆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分布很不均衡,山下四县市平均覆盖率在36.67%以上,但山上九县却平均只有24.88%。全市有宜林荒山荒地和退耕还林任务万亩,占全省十分之一,仅兴县就有万亩。“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下决心绿化山西,省政府将融资亿元投入造林绿化。
任务的重头在吕梁,吕梁山绿了,才能言绿色山西。
3、吕梁是山西转型发展的主战场。
“因煤而兴、因煤而困”是山西的痛,更是吕梁的痛。摆脱“一煤独大”是山西必走的转型发展之路,更是吕梁的转型发展之路。骆惠宁书记指出,“山西经济一定要转型升级、浴火重生。”吕梁煤炭产能占全省五分之一,“一煤独大”确实够大。推进煤炭革命、煤炭供给侧改革,是“十三五”山西发展的基本任务。吕梁的产业转型,在山西的转型发展中举足轻重。在脱贫攻坚、生态建设、转型发展等方面,省里已经出台并且还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有的还是财政直接扶持。
对吕梁来说,这就是份量,这就是希望,这就是机会。
吕梁市委书记王清宪在会上作重要讲话
关键词二:脱贫攻坚
吕梁作为山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何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王清宪对吕梁领导干部们提出三个“要认识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对象是“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核心是“统揽”二字。统揽就是以此来统率、协调全局。骆惠宁书记要求,“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吕梁作为山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一定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骆书记重要要求,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吕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要认识到,脱贫攻坚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也是一项政治任务。我吕梁是全省最大的贫困地区,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布局来看,所谓“全面”,就是不能让任何一个地区掉队、任何一方群众落伍。从这个意义上讲,脱贫攻坚更是一项政治任务。
要认识到,脱贫攻坚不仅是发展问题,也是稳定问题。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要靠发展,但不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就会变成稳定问题。
要认识到,脱贫攻坚不仅是局部问题,也是全局问题。从贫困人口的分布看,是一个局部工作,但扶贫措施涉及产业、生态、教育、卫生、财政、社会等多个方面,无论是其结果,还是其过程,都是事关全局的大问题。各级各部门包括驻吕部队、武警官兵都要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献计出力,添砖加瓦,发挥作用。
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涉及产业组织形式、村庄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农村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次会议上,我们印发了全市《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按照产业扶持、技能扶持、资本扶持和不断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3+1”工作思路,提出了吕梁精准脱贫“十大”工程。
说到这里,王清宪说,要突出讲一下产业扶贫和生态扶贫问题——
1、坚持把脱贫攻坚的基点放在产业扶贫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骆惠宁书记指出,“要把脱贫攻坚的基点放在产业扶贫上”,“大力发展种养加多种经营和设施农业。”我们吕梁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独特,农村剩余劳动力丰富,发展脚下产业、特色农业具有独特的优势。要按照土地规模化、技术现代化、组织企业化、经营市场化、服务专业化的发展思路,高标准定位、大产业布局、全链条推进,努力把现代特色农业做大做强。
一要大力培育特色种养加产业。
种植业:以建设“五大”产业基地县为平台,重点发展小杂粮、马铃薯、食用菌、中药材、设施蔬菜和牧草六大特色产业。“十三五”期间,重点培育兴县杂粮产业基地县、岚县马铃薯产业基地县、交口食用菌产业基地县、方山中药材产业基地县和孝义设施蔬菜基地县。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市小杂粮发展到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马铃薯发展到万亩,食用菌发展到1亿棒、产量超过10万吨,中药材达到60万亩、产量超过4万吨,设施蔬菜达到5万亩、产量超过30万吨,人工种草发展到40万亩。
养殖业:以实施特色养殖工程为载体,大力发展生猪、肉牛、肉羊、蛋鸡、肉驴“五大”特色产业。
生猪产业,依托文水新大象、中阳厚通,实施万头生猪养殖工程,重点培育孝义、中阳、文水、汾阳、交城5个生猪养殖大县,建成全省重要的商品肉猪生产基地。
肉牛产业,依托文水胡兰、交城万通等龙头企业,实施70万头肉牛养殖工程,努力打造领军山西、服务全国的中高端肉牛养殖生产加工基地。
肉羊产业,依托蒙晋肉羊屠宰加工企业,大力推广借羊还羊、舍饲圈养模式,实施万只肉羊养殖工程,重点打造临县、石楼优质肉羊养殖基地,建成全省优质肉羊生产基地。
蛋鸡产业,实施1万只蛋鸡养殖项目,建成全省无公害蛋鸡示范区。
特种养殖业,依托文水北国风、石楼佳誉和兄弟科技等养殖龙头,实施狐狸、貉子等万只特种养殖工程,重点培育文水、石楼特种养殖基地县,建成全省最大的特种动物养殖基地。
肉驴产业,依托凌志集团,实施5万头肉驴养殖工程,把柳林建成全省最大的肉驴养殖基地县。
农产品加工业:没有农产品精深加工就没有吕梁农业的振兴崛起。
要以建设肉蛋制品加工、果品加工、蔬菜加工、乳制品加工和粮油饲料加工产业集群为重点,从粗加工向精加工、从单品种向多品种、从简单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化,加快粮食产品向食品制造业的延伸。要全面落实、专门制定龙头企业扶持政策,支持文水大象、山宝食用菌、胡兰食品、吕梁野山坡等一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再创建一批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龙头企业。到“十三五”末,力争打造30家十亿级的集群领军企业,扶持家亿元级龙头企业。
二要大力发展光伏扶贫产业。从近年的实践看,贫困地区发展光伏产业,不仅可以增加集体收入,而且可以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是解决无集体经济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十三五”期间,要紧紧抓住我省首批光伏扶贫试点省份的政策机遇,采取政府主导、政企合作投资两种主要模式,以村级适度集中式电站为主,以户用分布式、村级分布式等光伏电站为补充,规划建设47个总容量MW的光伏扶贫电站,确保4.41万深度贫困户每年每户增收元。
吕梁:“一手好牌”怎打赢煤炭资本市场回暖据山西广播电视台白癜风能不能彻底治好初期白癜风怎么治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