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山西古建筑遗存总量多达处,其中,木结构建筑上起魏晋,下至民国,时代连续,品类齐全,有中国“木建筑宝库”的美誉。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目录里,元代以前的座木结构建筑中,仅山西南部地区就有座,山西因此留给我们美的沉思。
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说,中国古建筑的“柱梁构架在唐宋金元为富有机能者”,到了明清则成“单调少趣之组合”。山西文物之多,灿若星空。梁思成所主持的营造学社四次深入山西考察古建筑遗存,考察测绘山西的古建数百座。
△手绘五台县南禅寺大殿立体分析图
年,梁思成与刘敦帧、林徽因、莫宗江及一名工人赴山西调查大同古建及云冈石窟。大同是南北朝时的佛教艺术中心之一,辽金两代的陪都,古刹林立,闻名遐迩。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盛期,为六朝佛教艺术稀有之杰作。中外学者对它的调查不止一次,但对石刻中所表现的建筑则没有系统的介绍。梁思成先生所主持的营造学社关于云冈“建筑”的研究,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洞窟本身的布置、构造及年代,与敦煌等处洞窟的比较;另一种是对石刻上所表现的建筑物及建筑部分,塔、柱、阑额、斗拱、屋顶、门、栏杆、踏步、藻井等都一一加以研究。
△手绘佛光寺大殿构架示意图
大同调查结束后,梁思成等又去到应县调查。应县木塔为九层重叠,具有独立梁柱的结构。梁思成一行一层、一根柱、一檩梁、一个斗拱一个斗拱地测,最后把几千根的梁架斗拱都测完了,但塔刹无法测,唯一的办法是攀住塔刹下垂的铁链上去,九百年的铁链,谁知道它是否已锈蚀断裂,令人望而生畏,梁先生硬是双脚悬空的攀了上去。
结束了应县木塔的调查,梁思成等人又出发到浑源悬空寺调查,之后返回大同。参与当时考察的著名建筑史学家莫宗江(梁思成一生的助手,时任营造学社绘图员),回忆学社的调查工作时曾说:“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很快就分工,谁测平面,谁画横断面,谁画纵断面,谁画斗拱。分工完了,拉开皮尺就干,效率之高,现在回想都难以置信,因为当时每去一个地方经常要歩行几十里,一定要干完了才能离去。梁先生爬梁上柱的本事特大。他教会我们,一进殿堂三下二下就爬上去了,上去后就一边量一边画。应县木塔这么庞大复杂的建筑,只用了一个星期就测完了。”
营造学社到达大同后,开始调查华严寺大殿。梁思成负责摄影,刘、林负责抄录碑文,记录结构上特异诸点,莫与工人测量平面。之后调查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及海会殿、善化寺等,摄影并测平面。对华严寺、善化寺全部殿堂搭架细测,并用经纬仪测总平面及各殿高度。之后梁、刘、莫赴应县调查佛宫寺,梁、莫详测佛宫寺木塔。
△手绘应县佛宫寺木塔
此次前后共二十日详测及详查的建筑,有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藏壁及海会殿;善化寺大雄宝殿、普贤阁、三圣殿、山门;云冈诸窟。略测的有华严寺大雄宝殿、善化寺东西朵殿、东西配殿及大同市东、西、南三座城楼及钟搂。年二次调査正定,并调查赵州桥。
△营造学社考察路线
年暑假,梁思成和林徽因晋汾古建预查:梁氏夫妇与费氏夫妇一行,以峪道河为根据,向邻近的太原、文水、汾阳、孝义、介休、灵石、霍县、赵城等县,作了多次考察,发现古建筑40余处。
营造学社于年5月第三次考察山西成行。这次发现的古建筑中最重要的有两处,一是太原的晋祠,一是赵城的上下广胜寺及明应王殿。
△广胜寺飞虹塔
年第四次赴山西调查五台山佛光寺及楡次永寿寺雨花宫:到了年,梁思成已经跑了许多地区,有了很多的重要发现。但是当时记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仍是初期调查的蓟县独乐寺、应县木塔等宋辽时期的建筑。日本人曾断言,中国已不存在唐以前的木构建筑,要看唐制木构建筑,只能到日本奈良去。但梁思成始终有一个信念,相信在国内肯定还有唐代木构建筑存在。当他第一次阅读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时,注意到第61号窟的宋代壁画“五台山图”中的大佛光之寺。他又在北平图书馆的《清凉山(山西五台山)志》中读到了佛光寺的记载。《清凉山志》中记载佛光寺不在台怀这个中心区,而是地处台外,有可能因为它的交通不便,祈福进香的信徒很少,寺僧贫苦,没有力量修装建筑,这就比较有利于古建筑的保存。于是他决定去碰一碰运气。
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与莫宗江、纪玉堂一起奔赴五台山寻找佛光寺。雨花宫是他们前往太原途中,经过榆次时,林徽因在车厢内无意中看到的。他们从历年的实地考察经验断定,这座庙宇有不可放过的价值。这座规模不算小的永寿寺,当时只留下雨花华宫这个小殿堂了。雨花宫建于宋大中祥符元年(年),早于雨花宫的木建筑,只有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公元年),佛光寺大殿(公元年),敦煌窟前木廊(公元年),敦煌窟前木廊(公元年)和独乐寺观音阁及山门(公元年)五处。营造学社对雨花宫做了必要的测绘,拍摄了照片,准备在回程时再详细考察。伹因战争而未按原计划完成工作,年后雨花宫便因修筑铁路而拆除了。结束了雨花宫的测绘梁思成一行前往五台山,他们不入台怀,而是北行趋南台外围,在陡峻的山路上,沿倚着崖边迂回前行,如此走了两天,第二天黄昏时分到豆村。
△南禅寺大殿
夕阳中,前方的一处殿宇在向他们召唤,进入寺内瞻仰大殿,咨嗟惊喜,他们一向所抱着的国内殿宇必有唐构的信念,在此得到了一个实证。这座庙宇便是佛光寺,大殿魁伟整饬,从建筑形制特点看,深远的出檐,硕大的斗拱,柱头的卷刹,门窗的形式处处可以证明是唐代建筑,因为通常殿宇建造年代多写在脊檫上,但殿顶上黑暗无光,他们用手电筒探视看见槺条被千百成群的蝙蝠盘踞,聚集在上面,无法驱除。脊檫上有无题字,仍无法知道。但梁架上古制“叉手”的做法,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实物,属国内的孤例,使他们惊喜得如获至宝。照相的时候蝙蝠见光惊飞,秽气难耐,而木材中又有千千万万的臭虫,工作至苦。工作了几天以后,才看见大殿梁下隐约有墨迹,因殿内光线不足,字迹又被一层土朱所掩盖。审视了许久只隐约认出官职一二,独林徽因见“女弟子宁公遇”的名字。他们又详细检查阶前经幢上的姓名,果然,幢上除官职外也有女弟子宁公遇,称为“佛殹主”。为求得题字的全文,即请寺僧入村募工搭架,想将梁下的土朱洗去,以穷究竟。土朱着了水,墨迹就显出来,但是水干之后,又隐约不可见了,费了三天时间才读完四条梁下的题字全文。这才知道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年),梁下题字是列举建殿时当地官长和施主的姓名。宁公遇是出资建殿的施主,而受她好处的功德主是两位宦官,即梁下写的“功得主故右军中慰王”,和“功得主河东监军使元”二人。佛光寺大殿内尚存唐代塑像三十余尊,唐壁画一小横幅,宋壁画凡幅。寺内还有唐石刻经幢二座,唐砖墓塔二座,魏或齐的砖塔一座,宋中叶的大殿(文殊殿)一座。
他们此行调查的古建筑有:榆次永寿寺雨花宫、五台豆村佛光寺、五台台怀显通寺、塔院寺、镇海寺、菩萨顶、南山寺、清凉寺、文庙天地阁店面、繁畤正觉寺、代县谯楼、圆果寺城门、杨延兴墓店面共四个县调查建筑物约56处。
循着梁思成等营造学社诸位先生的路线,重返古迹保护的现场,探访这些千年遗迹在当代的命运,营造学社先后四次考察山西,我们推荐这趟8日路线旅程必定难以尽游,只能做蜻蜓点水的概览,一窥中华古建的规范与高度。
Day1大同:云冈石窟、华严寺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
年,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营造学社同仁考察云冈石窟,随后在合著的《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中,刊发了《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一文,厘定了云冈诸窟的名称,讨论了云冈飞仙的雕刻,分析了云冈石窟表现的建筑形式和窟前的附属建筑,第一次从建筑角度研究了云冈石刻价值。
善化寺
始建于唐代的善化寺,拥有完整的寺庙建制,是一组比较完整的辽金时期建筑群,整个寺院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是全国现存辽、金时期寺院中布局最完整的一座。金代所塑的二十四天王像堪称精品,古人称其“塑于善工,仪容庄穆”,尤以诃利谛南为最。诃利谛南是鬼子母的另一形象化身。此像典雅端庄。用温克尔曼所言“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来形容此像最合适不过。她的形象应该是那时人们心中善良母亲的形象,或是人们心中的偶像。华严寺
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命名。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是继应县木塔之后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通高43米,上景金盘,下承莲池,特别是塔下近平方米的千佛地宫,采用吨纯铜打造而成,内供高僧舍利及千尊佛像,金碧辉煌。
Day2大同:浑源县悬空寺、应县木塔
浑源县悬空寺
山西大同恒山悬空寺,悬挂在大同市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年)。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庙宇宏敞,建筑巍峨,古朴壮观,是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体现。
应县木塔
浑源县城距应县木塔一小时左右的行程。应县木塔是世界三大奇塔之一,是萧太后为家乡应州所建,塔有五层六檐,高67.31米,以作家庙,可观光礼佛和登高料乱之用。它的体量高大、结构精巧,保存至今已九百多年,不仅为我国现存木构建筑之最,也是世界古代木构建筑之最高者。当年林徽因因为要先行回北平照料家中刚满一周岁的小从诫,没有随行至应县。梁思成在家信中由衷地赞美了木塔的伟大,并为妻子没能一睹木塔的风采感到惋惜。塔内一层的释伽坐佛高约11米,为我国最大的室内坐佛。佛的面部丰满圆润,承唐代之风,但又有契丹族特有的风貌。眉毛和胡子是塑像塑完贴金后,用粉绿色彩绘上去。耳朵下面坠有耳环。辽金时期的造像风格与佛教初传中国时已大不一样,在必须保证佛相的特点、佛像的佛性这些规范下,适时加入本时代的特征及民族风,而契丹人心中的佛也必成了他们民族崇拜的神灵或英雄的化身,佛便长上了胡子,戴上了耳环。
Day3朔州:崇福寺;五台县:佛光寺
崇福寺
位于朔州市朔城区东街北侧94号,经过金刚殿和藏经阁,大雄宝殿内中间为明塑三世佛,两侧为明绘千佛绘画。弥陀殿是崇福寺的主殿,殿宇高大雄伟。檐上有两位小力士,尺度虽小气势却大。殿内用减柱、移柱法增大了佛殿内的空间。殿内供奉的西方三圣(大日如来,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金代塑像,明代补修。主佛的头顶有一铜镜,工匠放置铜镜的目的应该和背光的作用一致,为了烘托其佛性。就像西方宗教画中圣母、基督等头上的光环为了烘托其神性一样。殿内的五尊胁侍菩萨及天王头顶皆有背光,这在寺院彩塑中很少见。佛光寺
建于半山坡上。东大殿为主殿。年6月26日,梁思成、林徽因与营造学社的同仁一同发现了东大殿这一唐代木作建筑,轰动学界,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已无现存的唐代木构建筑。如今的佛光寺大殿,由于殿内陈列的塑像均为古物,已经设置了保护栅栏,林徽因在佛光寺祖师塔上考察,如今祖师塔已修缮。
△佛光寺
梁思成先生称“除殿本身为唐代木构外,殿内尚有唐塑佛菩萨像数十尊。梁下有唐代题名墨迹,棋眼壁有唐代壁画。此四者一已称绝,而四艺集于一殿,诚我国第一国宝也。”据罗哲文《中国古塔》记载,佛光寺有祖师塔、大德方便和尚塔、志远和尚塔、解脱禅师塔和杲公禅师塔。
Day4忻州:五台县广济寺、南禅寺
广济寺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城内西大街。寺门两侧的支柱用的是四根木柱,柱头为两个独角兽头,即獬豸,还有两个龙头。这与古希腊的柱式相似,只是因中西方的审美功用性的倾向不同,西方用的是螺旋纹或花草等为柱头,在实用的基础上考虑更多的是装饰性。而中国建造这些建筑除考虑功用性之外,考虑更多的是吉祥驱邪的观念。
△广济寺
广济寺的金刚身躯雄伟,但面部祥和,衣饰颇可玩味,从腹部腰带处下垂的衣饰,整体观之为鱼状。腰带之上为鱼头,之下为鱼身。鱼不是自然写实的鱼,鱼头为神兽似的鱼头。以增强其神圣感。在陵墓前石雕武将的衣饰也发现了这种鱼的造型。一些韦陀的衣饰上也有鱼的形象。据说,这种鱼好战,在金刚、韦陀、武将的身上饰以此物的目的,无疑是增强其斗志昂扬的精神气质。
南禅寺
当年梁思成一行考察完佛光寺便离开五台县了,并没有发现南禅寺。这个木制结构的大殿重建于年(唐德宗建中三年)比佛光寺早75年。主殿——大雄宝殿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殿内十七尊唐代塑像都很精美,尤以仰望童子最为引人注目,如现实生活中的顽皮小娃。这是唐代佛教艺术注入生活气息的特征表现。Day5太原:晋祠、永祚寺
晋祠
根据惯常的经验,梁思成和林徽因对“名胜”总是敬而远之,因为名胜古迹特别容易遭到当地的重修和重建。但梁先生认为晋祠圣母殿“由结构及外形姿势看,较《营造法式》所订的做法的确更古拙豪放”,应当是我国北宋建筑中的精华之作。虽然自30年代以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再也没有重访过山西和晋祠,但是,梁先生在晋祠圣母殿廊下端着相机摄影梁架的照片已和这座建筑一起被载入了中国建筑史册。
晋祠始建于北魏,是为了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圣母殿能成为晋祠的主殿,且从风水角度来讲,位于晋祠中轴线末端,也属宝地。元代重建、明清修缮的唐叔虞祠也只是晋祠的第二大建筑,他完全可以在规模和形制上超越圣母殿,这也是中国古代尊母道德观念的反映。
大殿气势雄伟,顶部脊上饰以各种动物走兽,此为辟邪、祈福之功用。廊下高悬的楹联匾额,古香四溢。大殿前廊八根木柱上雕饰有八条怒目利爪、蜿蜒欲动的木龙。这种木制雕龙缠绕檐柱上,即《营造法式》所载的缠龙柱,其它建筑未见此种样式。殿内圣母像端坐于木制神龛内,圣母即唐叔虞的母亲。塑像头戴凤冠,身着蟒袍,神态端庄,一副高贵富丽的资容,与身旁侍女形成鲜明对比。殿内除圣母邑姜外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
永祚寺
位于太原市内东南约3公里的郝庄村南山岗上。始创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年),柱式特别,可与希腊柱式作比较研究。大雄宝殿内现供的三大士像,体量浑厚,有明代写实之风。永祚寺的双塔已成为太原市的标志性建筑。
Day6太原:天龙山石窟、圣寿寺、龙山石窟
天龙山石窟
位于天龙山东西两峰悬崖半腰,共二十七窟,唐窟居多。这些雕像“皆身材窈窕,姿势雍容;衣裳软薄,紧贴肢体,于蔽体之作用失去,反使肢体显著。”这是唐代造像的特征,也是唐人生活的体现,从《簪花仕女图》可得到验证。第九窟“漫山阁”中的弥勒大佛坐像高约8米,典型的唐塑风格,可作为天龙山的形象大使。圣寿寺(原天龙寺)
入门两侧为唐代泥塑金刚,虽细节模糊,风化严重,但力士的气势依然存在,力士的骨骼明显、肌肉发达,以突显内在力度。如左侧金刚的小臂的屈伸肌群,腿部的膝盖骨,比目鱼和腓肠肌等。中国古人对待解剖和西方的不同,西方明确肌肉的起止位置肌肉走向,中国古人尤其注意身体肌肤的保护,讲究通气,通脉络,因此,金刚的气脉肯定是通畅的。这是中国古人对人的观察总结而得。中西方雕塑中以凸显的肌肉来表现其力量感的作品以中国的天王、金刚力士和西方的米开朗基罗、贝尼尼、罗丹等人的作品为代表。
龙山石窟
为国内最大的道教石窟。分上下三层,龙山道教石窟建造者元代宋德芳及其二位弟子,相当于佛教雕塑的供养人。他们建窟必为自己造像以留世于后人。其他有史可考的人物如唐代张志和、宋代全真七子等。
Day7平遥镇国寺、双林寺
镇国寺
从太原市区出发经晋祠收费站入大运高速前往平遥县镇国寺。车程两个半小时。镇国寺天王殿内的四大天王为元代所塑,清代绘色。万佛殿内塑像多为五代北汉天会年间作品。共有塑像十四尊,多为五代原作(主佛于清代贴金,观音、善财、龙女三尊为明代塑造清代重绘)。从单腿盘起的菩萨可以看出宋代所流行的“自在菩萨”的身影。三佛楼内的佛传故事彩绘也很精彩。
双林寺
离开镇国寺20分钟到达双林寺。双林寺前后共有三进院落,十座殿堂。美妙之处在于,每座殿堂内都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大小不一的彩塑佛像,据说有两千多尊。双林寺的建筑和雕塑虽然都是年代较晚的明代作品,但继承了宋、金时期雕塑的精华,是存世稀少的明塑精品,就完整性而言,更是举世无双。尤其不要错过千佛殿的那尊真人大小的韦驮立像,写实而又夸张的表情是许多艺术爱好者的大爱。
△双林寺彩塑
寺内的第一座殿为天王殿,菩萨殿的千手千眼观音,仪容端庄,神态温柔,手和脚的造型丰满圆润而富有肉感。千佛殿内两侧各有一排供养人,共30多尊。身体微胖,大多为圆脸型。供养人的形象已佛像化,表现为:脸部圆润,耳朵大,尤其耳垂丰满,身上衣着与对面观音化身的诸多形象的衣饰类似,头饰少。双林寺底座的力士形象是独具双林寺特色的。地藏殿地藏菩萨的莲花座下的力士形象是不同于其它寺院所见形象,而是为天王殿前的四大力士像的形象。
Day8长治市:观音堂、法兴寺、崇庆寺
观音堂
从平遥出发五个小时左右到达长治市,观音堂寺庙小,但精致。雕塑小,动态却还夸张,更显生动。殿内右壁有一拉弯弓向上的人物,可能是后羿。人物很小,但体量却很大,为上下两大块,呈“〉”型动势,一副稳重、自信的态势。
法兴寺
距长治市区约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法兴寺圆觉殿内塑像主佛、弟子、菩萨、金钢经清代上色,做工粗糙,已将原貌破坏。国内好多地方的造像,只要一经清代修过上色,这像就被糟蹋了,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内的清修造像可证。两侧的宋塑圆觉像未经清代修缮,丰腴俊逸,色彩和谐,衣纹如水,极富韵律感。原最里面的四尊像已完全损坏。
崇庆寺
与法兴寺相距不远,山路蜿蜒,十多分钟的车程。寺院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公元年),由天王殿、千佛殿、卧佛殿、三大士殿、地藏殿等殿堂组成一个四合院布局。
万佛殿内主佛头顶的带翅人物与南禅寺、镇国寺的羽人形象有所不同,这翅膀为鱼尾状。三大士殿中的宋塑十八罗汉像堪称精品,神态生动。左侧第三个罗汉为大胡子,似新疆人,身上衣纹最像水纹的处理。从衣纹可以看出宋代罗汉像的写实程度。他们如流水的衣褶和顾恺之、吴道子、李公磷的线描似有相通之处。
撰文/王葳
-end-
《艺术客》总第期春季刊
ISSUE
欢迎广大读者前来订阅
订阅
长按识别/扫描下方
白癜风系统检查项目图
白癫疯 如何治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