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雅萍 通讯员郭晓星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该有怎样的底色,才能映衬出靓丽如画的图景?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该有怎样的底色,才能代表它的形象、它的实力? 孝义,这座古老文明与现代繁华交融、传统工业与新兴产业相映的现代化城市,给出了答案——“文明”。 年11月17日,第五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孝义市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吕梁市委常委、孝义市委书记马文革代表全体孝义市民领取了全国文明城市奖牌。 从这一天起,孝义正式迈入了“全国文明城市”的行列。这是值得荣耀的时刻。 回首来路,几多风雨,几多艰辛,几多收获,几多喜悦。 全国文明城市,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49万孝河儿女共担责任、共创文明。 孝义,向外界诠释了一座城市的文明温度、道德厚度和精神高度。
为坚持喝彩——凝心聚力铸就城市灵魂
回首创城路,苦乐总关情。 孝义创城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创城成功是孝义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共创共建的成果,是广大干群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矢志不渝、勇争一流良好风貌的生动诠释。 从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大规模拆违拆临、建绿透绿行动,再到提升城市品位,鼓励文明出行、加大志愿服务力度……14年来,孝义市领导班子一届接着一届干、一棒接着一棒传,将文明城市创建一次次推向新境界。 年,孝义市提出创建文明城市的构想。 年,荣获首批“山西省文明城市”称号,拉开了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序幕。 年,首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标志着孝义向文明城市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年,再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拿到参加年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的“通行证”。 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倡导绿色健康生活”千人健步走活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艺巡演活动、“传承好家风争当文明户”暨第三届“孝义好人”颁奖典礼、“全民健身日”工间操展示活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争做孝义文明市民”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引向深入。 年,攻坚之年,终成正果,可喜可贺。 14年来,孝义市委、市政府不断深化创建为民、惠民、利民理念,完善组织领导体系,逐年调整充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市委书记任组长、宣传部长任办公室主任、纪检和组织部门暗访督查的常态创建领导机制。 采取抽硬人、硬抽人的方法,累计从各级各部门抽调余名创城工作人员,进一步充实了创建队伍。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做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冲刺迎检工作的通知》等工作实施方案,以“专项行动”逐项逐人落实创建任务。 该市还逐年加大创建保障力度。年,孝义市财政共投入.万元用于精神文明建设。年,孝义市财政共投入.万元用于精神文明建设。截至年8月,孝义市精神文明建设投入共计.万元,创建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同时,引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组织全市各责任单位进行技术培训,增强基层创建工作力量,并呼吁全民参与创建,积极提升市民创建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 人人都是创城的参与者,处处都是创城的主阵地。孝义市文明创建氛围愈加浓厚、底气更足。 文明,成为这座城市共同的不懈追求!
为精神点赞——崇德向善提升文明高度
走进这座城市,总有一种精神的力量,温暖你我。 28年来收养孤残儿童80余名,“最美妈妈”李艳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间大爱。 从8岁起就侍奉瘫痪的妈妈,12年如一日用瘦弱肩膀撑起一个家,“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获得者杨国强的孝心和爱心感动了每一个人。 80多岁高龄仍笔耕不辍,退休20年却从未停止工作,耄耋之年仍奔走于该市各地进行宣讲的老党员崔井凉,无论哪一种角色他都做到了尽善尽美……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是最平凡、最普通的人,但他们的身上却有着孝义人品格中最美的特质,折射着这座城市的美。 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个道德标杆;一种社会风尚,就是一种价值取向。五年来,孝义市开展了三届“孝义好人”评选表彰活动。共培育出各类道德典型65个,其中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2人、“中国好人”称号获得者11人、山西省道德模范10人、吕梁市道德模范17人、“孝义好人”32人。承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组建宣讲团深入基层和全市82个道德讲堂宣讲事迹余次。公共文化设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村学校少年宫等都设立道德模范事迹展。 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传播文明。该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与城市景观相融合,街道旁,文化墙上的孝亲敬老传统文化故事图文并茂;街头巷角,公园绿地,重点建筑物及周边,随处可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识牌,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和中国梦主题,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邀请乡贤、专家参与修订文明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并广泛刊播。充分利用广布该市的80余个道德讲堂,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余期。同时组织专人队伍深入乡镇、村、社区、学校、企业等进行流动宣传65次。 同时,制作各类先进典型宣传专题展览34次,通过广播、电视、 喜闻乐见的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给了更多人。志愿服务、爱心活动的兴起,便是有力的佐证。 年,孝义市志愿者协会成立,向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捐款万元。目前,注册志愿者达3.1万人,占城区常住人口的17%,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个,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余次,“爱心送考”“蓝天救援”“义务理发”“老年义诊”等志愿服务品牌的影响力深入人心,成为这座城市爱的底色。 志愿服务更是实现了常态化、制度化,“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成为这座城市的新风尚。 越来越多的身边好人不断涌现,善行义举成为时代主流,一座崇德向善、幸福美好的城市正展示在越来越多人的面前。
为惠民叫好——文化品位厚植文明素养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孝义的文明城市创建,提升的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与内涵。 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孝义市深入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创新载体,丰富内涵,着力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出敦亲睦邻、融洽祥和的浓厚氛围。 该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和《孝义市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启动马烽文学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科技馆、城市规划馆等总投资6.25亿元的“文化十馆”建设。 文化惠民,在孝义的文明创建中真正落到了实处。该市建立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保障机制,两年投入.55万元用于保障文化建设,市级图书馆、博物馆、17个乡镇文化站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 过去三年,孝义实施“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等文化惠民工程,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场,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美丽幸福孝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艺巡演场。开展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巡演进校园活动场。这一切,给群众带来切实的幸福感,也是孝义人民有目共睹的“公共福利”。 该市还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内涵,从年开始,每年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七夕等“我们的节日”和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纪念日,开展联欢会、文艺展演、传统庙会、非遗精品剧目展演、自乐班群众文艺展演、书法美术、摄影、剪纸及面塑作品展等十大系列文化活动。相关活动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一年又一年》深度报道。同时,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健身活动场所达多处,常态化开展的活动项目达60余项。 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题活动余次,大型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劝导等主题活动60余次,常态化开展“随手拍、促文明”活动……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文明创建打造了城市的“筋”与“骨”,培育了城市的“灵”与“魂”,更凝聚了城市的“血”与“肉”,带来的是城市品质和文明素质的持续提升。 在孝义这座城市,文明的正能量已嵌入寻常百姓,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并构筑起文明道德的精神图谱。 “文明建设永无止境”。今日之孝义,正按照“始终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的要求,朝着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奋勇前进!
监制:李召和
编辑:王耀
版权声明吕梁日报社所属《吕梁日报》、《吕梁日报·晚报版》和新媒体平台享有版权的内容,任何单位及个人在互联网、无线客户端、微博和白殿治疗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