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戏曲评话?第一回
三大艺术奇葩号称三绝
诸多艺术形式绽放百花
诗曰:
人说孝义多神奇,
水脉地气甚相宜。
秀中慧内显才艺,
细数家珍赛珠玑。
列位看官,你道咱们孝义这块山川秀美的土地,怪也不怪,奇也不奇!
也许有人会说,有什么可奇怪的呢?如若按当今的市域范围来说,孝义面积不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有40多万;倘若穿越时空,回到千百年前,孝邑不过是仅有几万人口的弹丸之地。看看古代县治所在的古城吧,从南门到北门,由西门至东门,大约都不过一、二里地之距。清·光绪六年《孝义县志》说,城周四里十三步。就是说沿孝义城的城墙走一圈儿,长度为四里十三步,大致也就是多米吧。如此小的县城,在全省乃至全国数以千计的县城中,充其量也不过占个中等偏下的位置,有什么可奇可怪的呢?
在下以为不然。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就在这不起眼的弹丸之地、小小的县城之中,几千年来,勤劳智慧、多才多艺的孝义人民,却创造了独具孝义特色的奇观。
最为独特的奇观,是孝义人创造、培育了人称“三绝”的三大艺术奇葩——即当今国务院公布的,列入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皮影戏、木偶戏、碗碗腔。列位且莫小觑了这“三绝”、“三奇”。“绝”者,独一无二,此处独有之谓也;“奇”者,罕见少有,令人惊叹之谓也。凡事物,能冠之以“绝”、“奇”二字者,足见其珍贵稀有也。世人之所以如此评价孝义的皮影戏、木偶戏、碗碗腔,绝非偶然。它是几千年来,特别是近千百年来,孝义文化长期积累,深厚积淀的结果;是孝义人民,特别是难以数计的历代艺术家智慧才艺的结晶;也是孝义历史上经济、政治、文化综合实力集中体现的重要标志之一。
先说皮影戏,有皮腔纸窗影戏、碗碗腔纱窗影戏之分。皮腔纸窗影戏,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是一朵质朴绚丽、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之花,是集文学、音乐、表演、雕镞于一炉的戏曲艺术。民间艺人用雕刻成人物、动物形象的平面皮人来表演,根据孝义地方的语言特点和演唱方法,逐渐创造出旋律、韵味独特的皮腔。因其演出以白纸,即古时的白蔴纸糊窗借光显影,孝义人便习惯称之谓“纸窗子灯影儿”。应该说,皮腔纸窗影戏,纯属孝义人独创,是我国最古老的吹腔之一。孝义土生土长的皮腔纸窗影戏,流传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具有三大特征:一是用蔴纸做影窗;二是影人用牛皮雕刻;三是奏乐用皮腔,即孝义吹腔。孝义皮腔由于形成年代较早,对于研究中国戏曲声腔的演变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年国家邮电部发行的《中国皮影》特种邮票中,有孝义皮影人物一枚,是皮腔纸窗影戏的武将形象。这枚牛皮雕镞品是一件非常珍贵的元代的古老皮影。现由孝义市木偶皮影博物馆收藏。
碗碗腔纱窗影戏,虽然据传说是由陕西的一些腔腔碗皮影艺人逃荒来到孝义,为谋生搭班组社演出而流传下来的,但这伙逃荒艺人之所以能在孝义落地生根,并与孝义皮腔纸窗影戏相融相合而成为独具特色的碗碗腔纱窗影戏,充分说明孝义这方艺术沃土适宜皮影戏生长,也充分说明孝义人包容义气,能够与同行艺人砌磋技艺,取长补短,共谋艺术发展。所谓“适者生存”,便是这个道理。至于说到孝义碗碗腔后来改革发展为真人舞台表演,响当当地成了全国稀有剧种,那就更为奇特了。当然这是后话,容在下在以后的章回中再予表述。
孝义皮影艺术是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之一。作为戏曲艺术,包括剧本导演、声腔音乐、舞台美术、表演技艺等;作为皮影艺术,包括了制皮工艺、造型艺术、雕刻技艺等。这两个方面都具有极其丰富、深刻的内涵。即以孝义皮影的雕刻艺术来说,既具民俗风格,又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孝义元代的皮影,古朴、神韵、粗犷。明清时期的孝义皮影,刀法细腻、色彩自然、人物栩栩如生。民国初年的孝义皮影,除具有明清的特点外,既重形又显神,还洋溢着浪漫的色彩。当代孝义皮影,造型优美,雕刻精细,求奇创新,追求神、形、意的统一,并有肉色质感。
再说木偶戏。有一副楹联是这样描绘的:“真口假口口代口开口合口话今古”、“是人非人人舞人好人歹人有论评”。孝义著名书画家张梦文先生编撰的这副楹联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木偶戏的艺术特色。以杖头木偶表演的孝义木偶戏,已有多年的历史,始于宋金,发展于明清。《中国木偶艺术》书中载:“山西的杖头木偶戏,晋中以孝义为中心。”明清时期,孝义木偶戏几乎与中国的戏曲齐头并进,相偕发展。班社如春笋破土,竞相兴起,艺人辈出。到明末清初,孝义境内的木偶班社多达60余个。孝义木偶这一中国戏曲艺术宝库中的奇葩,珍贵、稀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开发价值和收藏价值。
除这三大艺术奇葩外,晋剧是流行于孝义城乡的主要剧种。晋剧何时传入孝义,尚无定论。这一享誉三晋的大剧种,虽然不是孝义人独创,但古往今来,孝义的伶人(演员)、优人(乐人),名家辈出,班社迭现,素有“无孝不成团”之誉。可见孝义人从事晋剧艺术的艺人之多,对晋剧艺术的贡献之大。在以后的章回中,在下将对此做详细的表述。
列位看官,孝义这方奇特的热土,真正是名不虚传的“戏曲之乡”、“民间的艺术之乡”,流传于孝义民间的独特艺术形式,数不甚数,在下不妨列举几种,列位定当叹为观止。
孝义地秧歌,独具孝义特色,为孝义人所独创,流行于孝义、汾阳一带,又称汾孝秧歌、磕板秧歌、“圪圈圈”秧歌。孝义地秧歌围圈而歌,围圈而舞,集歌、舞、乐、武于一体。在表演形式上分为武场秧歌和文场秧歌。武场秧歌就是“掏场子”,队型套路变化多端,刚柔相济、热烈奔放、幽默风趣。文场秧歌以唱功取胜,不配丝弦,磕板伴奏。参与人数可多可少,演出场地可大可小,演出时间可长可短,演出节目既有过街板式“四六句子”,也有自创小戏,还可以移植演出晋剧的折子戏、本戏。孝义地秧歌是流行于孝义民间的、最为俭省方便、易于普及的娱乐形式。
九曲八卦黄河阵,据说是民间艺人根据孝义纸窗皮腔影戏《封神演义》中三仙岛道人摆“九曲八卦黄河阵”大破商纣王军队的故事,创作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形式。一般在平坦空旷的地面摆设“黄河阵”。阵里按东、南、西、北四角(寓意一年四季)和中央(隐示中央元极)设五根旗杆。中央旗杆最高,为橘黄色魁首星旗,占五行之土。四角旗杆略低,分别占五行之金、木、水、火,旗分别为黄、绿、蓝、红。九个阵埋没三百六十五根一米多高的木棍,隐示三百六十五天。棍与棍之间用细铁丝或细绳串连,使之形成婉转曲折、变化多端的人行通道。木棍用彩绸或彩布缠裹,高低杆上悬挂琳琅满目的各色花灯。整个九曲黄河阵就像一座花团锦簇,灯火辉煌的迷宫。迷宫内道路分岔路口很多,每个路口通向不知所去的地方。人们进入阵内,三转两转就会晕头转向踏入迷途,极难顺利地走出阵来。民间传言,进入黄河阵中,能游遍五行八卦的各个方位,顺利地走出阵来,这一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一帆风顺;不管环绕多久,只要能走出阵来,就能消灾免难;如果找不到出口翻越栏杆而出,这年就会遇到坎坷;走不出来时呼喊看阵的人领着出来,即使遇到坎坷,也会有贵人扶持。所以人们都想进入阵中游览一番。正月十四开阵时,由秧歌队鸣炮引路,众男女老少手持灯笼火烛,入阵串黄河,以求消灾免难,来年万事如意。这一丰富多彩、饶有趣味的娱乐活动,形式独特,表现了孝义人民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也具有丰富的民俗内涵,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命的企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迎花座,是流行于孝义东乡村(大孝堡、文明村)一带的民俗娱乐活动。据传说,七月十五中元节是“地官神”的生日。民间抬着花座迎接“地官神”来民间普降吉祥。“花座”分三层或五六层不等,分别用山水、仙洞、戏曲舞台等作背景,每层都有各种故事的人物造型,座内设机关,让人物活动起来。花座由四人抬或八人抬,前面有一班乐队细吹细打。抬花座的随着节奏,踩着统一的步伐,抬杆一晃一晃,花座一颠一颠,花座内人物栩栩如生,活动灵巧,煞是美观。古时七月二十三是孝义城隍庙会,不少村庄都聚集参加“迎花座”竞赛,一展各自的艺术风采。
引龙纠山,是流行于孝义西部山区的民俗娱乐活动。孝义下堡镇南面有座“纠山”。每年二月初二夜,灯龙火把开道,“回避”、“肃静”等执事牌、社鼓(八面大鼓、一面大锣、一副大钗)紧随其后。社鼓后面是一条长龙,再后是秧歌队,群众手提花灯,尾随其后。所有人众摆成一字长蛇阵,顺着纠山的山道徐徐行走,载歌载舞。这时,只见满山灯火辉煌,锣鼓喧天,真似一幅具有民族特色的风俗画,十分壮观。上到山顶后,舞龙灯,掏场子,扭秧歌,热闹非凡,彻夜狂欢。
走马灯影夹笙吹,是孝义民间吹奏乐班在行进间,绕村沿街吹奏的一种形式。演奏乐器除锣、鼓、钹打击乐器和胡呼、二胡等弦乐外,以唢呐、笙等管乐吹奏为主。乐班往往是吹唢呐的把式为领班,大、中、小唢呐,再夹以笙,吹奏皮腔、碗碗腔、晋剧曲牌等混合而自创的乐曲,在迎亲或送葬路上,边走边吹,所以就叫“走马灯影夹笙吹”了。乐队行进到十字路口、或人多聚集地方,爱红火热闹的人当街横摆一条板凳,凳上放几盒香烟。乐队便停下来,拿出浑身的解数,吹奏一番。直到人们听得过了瘾,将板凳拿开,乐队方继续行进。走马灯影夹笙吹的特点是悠扬婉转,节奏明快,热烈奔放,悦耳动听,充分显示了孝义浓郁的地方特色。
此外,还有岭北的背棍,封家峪的竹马、西泉的坐朝廷、悬空椅,以及三弦书、莲花落、坐唱、吹唱、民歌、小调等等。如若再加上也不知是孝义人独创、还是外地传入孝义的推车、旱船、高跷、舞龙、舞狮、铁棍、抬阁、撬杆、竹马、跑驴、龙虎斗、毛骨碌、张公背婆、二鬼扳跤等等,那真是不胜枚举,难以尽数。这些植根于孝义民间沃土、为孝义人民匠心创作而又沿袭流传的艺术形式,足见孝义这方水土这方人神奇的艺术创造力。这正是:
如数家珍细评说,
艺林之秀花果多。
皮碗两腔相融合,
纸窗纱窗影婆娑。
杖头木偶手操作,
惟妙惟肖演得活。
碗碗悠腔有特色,
尖音尾腔咦呀拖。
晋剧名家辈辈出,
承前启后波连波。
磕板秧歌文武备,
四六垛板哼嗨歌。
引龙纠山迎花座,
九曲八卦串黄河。
盲人说书莲花落,
坐唱弦弹锣鼓和。
民歌小调乡间唱,
大红果子轿车车。
走马灯影夹笙吹,
推车旱船闹红火。
堪叹邑人多才智,
戏如星灿艺成河。
有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是孝义人身居本地,司空见惯,习焉不测,天长日久,见怪不怪,对聪明智慧、多才多艺的孝义艺人的艺术创造不以为然。但是,请列位细细想来,在全国数以千计的大大小小县里,有哪一个县能独创蜚声国内外的三大艺术奇葩呢?有哪个县能以三、四个剧种侪身于全国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之列呢?又有哪一个县能三个剧团并存而活跃在当今戏曲歌舞舞台上呢?
这正是:
道是奇来也真奇,
奇葩绽彩孝义地。
欲知其中奥妙处,
且听在下细细提。
如果喜欢请长按下图哪个医院看白癜风较好新媒体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