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孝义新闻
孝义农业
孝义趣事
孝义发展
孝义要闻
孝义资讯

孝义过春节的民风民俗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23068.html
点击上方“孝义   

  在孝义,进入腊月后,家家户户便开始忙年。

  进入农历腊月后,孝义人民便开始为过春节而筹备,购置年货,洒扫厨庭。

  腊月二十三,乡民们供糖瓜、焚香、花烛祭灶君,祈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翌日后的几日,被称为“乱年”。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除夕是人们最忙的一天,这一天家家户户挂灯笼,贴对联,为死去的人“抢烛”,举家团聚食年糕、拌凉菜、喝烧酒,庆祝一年终结。晚上在院内燃起“火炉”,交夜时燃烛放炮。老少通宵不眠,称为“熬年”。

  大年初一早餐后,晚辈给长辈拜年,受拜者要给“压岁钱”。初一起,家中扫地不倒垃圾,积至翌日端往十字路口倒掉,并在垃圾旁燃香,称为“倒穷土”,在院中燃旺火烧掉爆竹残迹,称为“扫穷”,这一天统食“五谷面”饺子。

  初二起,向本家、同族长辈拜年。

  初三初四,新婚夫妻向岳父母、舅、姑、姨等近亲拜年。

  初五被民间称为“破五”。

  初七被当地群众称为“人日”,民间有“人日补大年”的说法,娱乐、饮食与过年相同。

  初八被称为祭星日,普食火烧,旧时烧香摆供,祭七星,祈祷天下太平。

  元宵节被称为灯节,各村都有若干社火,在“纠首”管理下挂花灯、堆“火炉”,各家都到此敬香,妇女还有“偷灯、还灯”之月,祈祷生儿育女,有的地方还有旱船、高跷、抬铁棍秧歌队等活动。正月十五后,生产、生活秩序恢复,个别地方或因农闲则要闹到正月二十五的“添仓”方罢。

  背棍是一种起源于山西的汉族民间艺术,背棍始于明代,闻名遐迩。山西中部一带流传有“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背棍爱煞人”的民谣,被誉为“无言戏剧”、“空中舞蹈”,可见其影响之深远。现已走出山西,蜚声中外。背棍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祈盼。

  每逢过年,山西人必不可少的就是蒸花馍,寓意生活吉祥如意。

  花馍的制作颇为讲究,首先挑选上等的麦子,揉制面团。揉好面后用小剪刀、小梳子等工具,开始正式捏形。只见他们成竹在胸,经过一番捏制,花鸟草虫、飞禽走兽便从他们的手底下活脱脱地变出来。捏好了形,紧接着便是醒馍、蒸制、上色,组装。这样,经过点染描画,组合搭配,刚才还是白描的面制品已经花红叶绿,凤翔鱼游,蛇盘狮吼,栩栩如生。

  孝义元宵节“串黄河”的文娱活动,相传早在清代中叶就已经形成。孝义纸窗皮影戏上演根据《封神演义》故事改编的《黄河阵》,艺人们独辟蹊径,创造了“串黄河”的活动。

  串黄河,就是串“黄河阵”,也称串“九曲八卦黄河阵”,是一阵群众性的广场艺术形式。选一块平坦的空旷地面,按设计好的阵图埋设根1米高的木棍,寓示一年天。再设5根高杆,杆高5米左右,分别埋设于东西南北和阵中心,四面的高杆表示4个阵门,阵中心的高杆隐示中央无极图。高杆上方插彩旗,阵中高杆下摆放供桌,坐南朝北。根棍与棍之间用细铁丝或细绳串联,使之形成蜿蜒曲折、变化多端的人行通道,通道宽1米左右。棍用彩绸或彩布缠裹,高低杆上悬挂琳琅满目的各种花灯。整座黄河阵花团锦簇、灯火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串黄河,意在一个“串”字。秧歌队先行,载歌载舞:或由乐班细吹细打先行,尾随其后的群众也随之翩翩起舞。串黄河是一种智慧、浪漫、娱乐融于一体的游乐活动、精神享受。人们不但在元宵夜串黄河,白天也扶老携幼串黄河。有的地方一进正月就摆下黄河阵,让人们尽情地游乐,过了二月初二方才拆除。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挂红灯,红灯挂在大门外……”这是我国民间至今仍流行的歌谣。早在隋代的元宵夜,就已经有燃点的花灯让人观赏了,唐代以来形成观灯的习俗,所以元宵节又叫“灯节”。灯的花样百出、异彩纷呈。有名有姓的著名花灯上千种,如以花形制作的灯就有几十种。灯又各具特色,诸如以红木为骨架的六棱或八棱的宫灯,用玻璃制作的玻璃灯,用针刺花纹的彩灯,还有纱灯、走马灯、车灯、动力灯等,各领风骚。

  文艺展演:新中国成立前,元宵节的街头文艺活动主要是闹秧歌。因为是沿街而过,所以称为“踩街秧歌”。新中国成立后,孝义每年都组织大型的街头文艺展演活动。时间是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高跷、竹马、腰鼓、龙灯、推车、旱船、背棍、狮子舞、威风锣鼓、八音会等等,当然少不了历史悠久的汾孝地秧歌。文艺展演的队伍多时可达六七千人,观众上万人。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发布便民信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yishizx.com/xyyw/668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