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何的三个“绰号”
——记坚守渡口24年的蛇蟠乡渡口管理员何贤会
在蛇蟠乡,你只要说起老何,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问是不是守渡口的老何,被他说教过的人敬畏地称他老何,与他相处过的人亲切地称他老何。
老何就是蛇蟠乡渡口管理员何贤会,今年64岁,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还有一串“别名”:“老鼠药”“老黄牛”“工作狂”。他说:这些“别名”是他从事渡口管理工作24年来最大的褒奖,是老百姓给他的荣誉。
绰号一:
令人尊敬的“老鼠药”
01细雨朦朦的蛇蟠乡码头,水影婆娑,一望无垠,在初春的傍晚显得格外美丽。16时过后,远处阵阵急促的电瓶车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一群头戴斗笠、身上沾满泥渍的讨小海人陆续驶向码头,盼望能早点登上回家的渡船。
“大家请排好队,电瓶车四辆一排,留出过道,不要急。”此时,何贤会穿制服、手拿柄式话筒,早已在码头等候着这群人的到来。作为蛇蟠乡渡口管理员,他的职责就是驻守渡运一线,负责渡运安全监管。
何贤会来自亭旁镇应家村。年,32岁的他参加了蛇蟠围塘工作,成为指挥部里的一员。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年3月份,他正式入党。年,蛇蟠乡成立,何贤会留了下来负责管理渡口安全工作,也成了当时唯一的一名渡口管理员。
讨小海人群对老何的出现习已为常。“我们大家自觉点,不能给‘老鼠药’添乱。”
“老鼠药”是这些讨小海人送给老何的一个绰号。其原指走街串巷叫卖老鼠药的小贩,也指重复念叨之意。“老何就好比卖老鼠药的人,每次都重复‘请排好队、注意安全’之类的话。”来自健跳镇门头村的倪前是这群人中的一员,她有着30年的讨小海经历,“以前总希望能早点回家,自行车、电瓶车乱挤,上了码头也是快速骑,老何就经常教育我们要注意安全。开始感觉很烦,后来就明白了,老何是为了我们好。”
渡运在蛇蟠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陆线没开通之前,是当地群众出行的唯一途径。随着养殖塘的开发,从周边乡镇到岛上讨小海的人增多。为了这个群体的出行安全,每天,老何会随着他们在蛇蟠至上敖码头来回奔波。“我们四五点钟到上敖码头,就能看见他已经在那边维持秩序;傍晚,当我们收工要回家时,他又在蛇蟠指挥,二十多年如一日。”倪前的双胞胎妹妹倪后向记者证实道。
绰号二:
踏实敬业的“老黄牛”
2在当地,人们称老何是“老黄牛”,这不仅是因为他在渡口默默坚守了24年,更缘于他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于牺牲奉献的黄牛精神,也体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
何贤会日常除了维持秩序,还要做好渡船渡运各项指标检查。如相关仪器配备情况、核定人数、实际载运、起航时间等,甚至连船舱内的卫生都要“关心”一下。
24年间,蛇蟠渡口的渡船也由木头船换成了现在的铁板船,但是老何的安全检查工作却从不打折扣。他习惯了早起了解天气状况,做好天气预警,杜绝渡船在恶劣天气营运;出航时,都与船主保持通话做好随船监管。
“检查发动机就是注意三件事——‘汽、油、水’。”在一艘渡船上,老何娴熟地检查摆放在中间的机器,确保各项指标都处在安全范围内,“船上灭火器、救生设备可都要配备齐全啊,千万不能大意。”
对此,船主任传歉很有感慨:“老何的每次小检查背后都是大责任。”据其介绍,他的岳父是开渡船的,他年轻时就常跟着岳父来回跑。“老何的检查和以前一样,一丝不苟。”
目前蛇蟠渡口共有两艘人渡、一艘车渡。虽然与几个船主都是熟人,但在工作时,老何丝毫不讲情面。他说:“必须严格执行渡运安全标准,决不能超载、超限,不能讲人情。因为人命关天,安全第一。”
今年70岁的俞景同家住蛇蟠乡山前村,年轻时当过村干部,他告诉记者,老何工作踏实、敬业、认真,很多细小的事情,都亲力亲为,力求做到最精,就连道路边的一些交通指示牌,也都是他自己安装上的。
“我要尽可能确保安全没有死角,因为一次疏忽,就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老何认真地说。
绰号三:
不顾家的“工作狂”
3工作的付出使何贤会习惯了没有节假日的生活。码头最早和最晚的渡船是早晨4点半和下午6点半,为了能够准时做好渡船监控,即使是周末,他也经常放弃休息,做好渡船渡运日常检查工作,指挥船只往来安全。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蛇蟠岛的开发,来当地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人渡、车渡载客量明显增大,老何在家的时间就更少了。
“老爸就是一个工作狂。”何贤会的大儿子何前进告诉记者,爸爸的精力都花在工作上,记忆中从没好好抱过他和弟弟,更别说全家一起出门游玩了。这么多年来,家人也早已习惯了没有他在的春节。“每年正月初一至初七,别人家都是全家团聚,或举家出游,但是老爸却都不在家。客人上门来拜年了,还都是老妈来接待,年年如此。”何前进说。
谈到自己的家庭,何贤会眼眶湿润了,“最对不起的应该是小儿子了。”原来,年10月2日,是老何小儿子邵圣进结婚的日子,但又适逢国庆长假,到岛上游玩的人也多起来。“儿子结婚我可以晚点回去,渡口正需要我,如果我走了,渡运安全怎么管理?相信他会理解的。”就这样,小儿子结婚当天,老何仍在渡口忙碌,直至傍晚下班后才由大儿子接回,但第二天一大早,他又赶回了渡口。
“我是共产党员,更要以身作则啊。”面对家人的不理解,老何劝慰道。
年8月份,老何退休了。但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邀请下,老何回到岛上继续发挥余热。转年,随着蛇蟠渡口管理站的成立,管理站多了三位同事,每两人轮班,原以为此时的老何可以有更多时间共享天伦,但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向游客宣传安全知识。“蛇蟠是我县的一张旅游名片,渡口就是一个形象窗口,马虎不得。”老何诚恳地说。
采访手记:从一名血气方刚的青年到两鬓斑白的花甲老人,24年来,何贤会饱经风吹日晒,尽管现在只有每月元的补贴,但他从不算经济账,兢兢业业、甘于牺牲奉献、守护着一方水域的平安。
在公与私面前,在大家与小家面前,在他人与自己面前,何贤会舍弃的总是后者,换来的是24年“零险情、零事故、零投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何贤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个称号的光荣,也许正是这个称号,使得他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成绩,也成了蛇蟠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扫码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正规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里好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