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喜好钻研,只为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新方法、新路径;他,进院校、学知识,只为尽快掌握设施蔬菜专业技术普及村民;他,30多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他就是大孝堡乡力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霍孝。
初秋时节的北方天气已经逐渐转凉,但在力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一片翠绿映入眼帘,黄瓜、西葫芦竞相生长,村民热火朝天地忙碌。
村民段斌:比种玉米好得多,今年种的香瓜也两万多,西红柿今年不太好,也一万四五,四个棚就能赚10万块钱。
村民张国明:我有三亩地,村里流转回土地,给了块钱,在这里还有工作。
“蔬菜大棚干得好,咱们的好日子就越来越有奔头”,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合作社所有成员的心声。而信心和奔头的背后离不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农蔬菜种植合作社,更离不开合作社的带头人——霍孝。
大孝堡乡力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霍孝:从小我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父母也是农民,所以我对这片土地有感情,就想带领老百姓赚更多的钱,让大家都富裕起来。
年,在我市大力支持设施农业的政策支持下,东盘粮村新一届村两委把现代农业作为发展方向,先后流转土地一万余亩,时任村委副主任的霍孝率先尝试,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
大孝堡乡力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霍孝:流转土地以后,农民都没有工作,所以就考察去种植设施蔬菜,咱们合作社就是服务的性质,刚开始就统一建棚、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统一销售,但是卖菜的钱是老百姓的,引导老百姓去赚钱。
过去,东盘粮村村民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让他们转变观念种植蔬菜大棚并非易事。霍孝先是自己到各大院校学习设施蔬菜的专业技术,实地考察品种,之后再挨家挨户讲政策、讲技术。
大孝堡乡力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霍孝:刚开始合作社成立只有五六户,我们什么都不懂,就经常去外面学习,请技术员培训,平均每一年去外面考察都达到十几次。
几个月的付出,首批30栋大棚顺利建成,并赶在入冬前全部移栽上了小苗。一切看似顺风顺水,正当霍孝带领社员们甩开膀子大干时,年冬一场特大暴雪不期而至,30栋大棚被压垮一半,苗子也有很多被冻死。
大孝堡乡力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霍孝:我们连夜组织干部,抢救了十几个大棚,第二年继续把其他的大棚修好,但是当年抢救过来的,大部分还是赚了四五万。
只要信心不倒,一切都有希望。技术弄懂了,菜也种出来了,但销售又成了大问题。
大孝堡乡力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霍孝:一开始往回联系客户,困难的多了,就没有人来,也不知道这里有菜,也不知道好坏。从山东寿光引回来一个客户,就每天管人家吃住。年,咱们发的西红柿去了广州,咱们的西红柿销量最好。
在霍孝带领下,合作社如今已经形成了蔬菜产业“育苗一种植一销售”为一体的链条式发展模式,并成为了国家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优秀示范区、省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而他也先后获得吕梁市农业产业化先进工作者、孝义市优秀拔尖乡土人才等荣誉。
霍孝说,带着对这片土地的热情与梦想,在乡村振兴的推动下,继续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争取再过几年,让周边几个村的村民也都跟着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