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孝义新闻
孝义农业
孝义趣事
孝义发展
孝义要闻
孝义资讯

水浒新谈孝义黑三郎的真面目

#新作者扶植计划第二期#

宋江,山东地界响当当的人物,人称“山东呼保义”、“及时雨宋公明”,是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宋江上梁山前,因为他仗义疏财博得一个好名声,晁盖死后,宋江带领梁山起义军对抗南宋朝廷,战果不错,后来带领众兄弟接受招安,征讨方腊,一百单八将损失惨重,后来在自己的府邸中,宋江自尽。

如果你通读《水浒传》这本书,其实你会有很多疑问,宋江真的“仁义”吗?招安一点好处都没有吗?等等一系列问题,下面我和大家探讨一下“孝义黑三郎”的真实性。

名声养成计划

古代交通不便,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去过外地,这种情况下想要名传天下就要借助两种人:

江湖,古代镖局、游侠、绿林好汉等,这些人天下为家,哪里都去,信息渠道广。官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整个天下都在官府掌控之中,传递消息更便捷。宋江出生在一个儒学家庭,受到父亲的影响他知道走正统科举道路对于他来说根本行不通,所以他选择了扬名,而且他很清楚怎么来操作。

首先官府人设:

孝,宋江母亲早丧,所以从小对父亲非常孝顺,而且闻名乡里。古代都是以孝治天下,甚至有“举孝廉”这种当官途径,而且非常孝顺的甚至会写在邸报里传扬天下。对于年龄大的老人,甚至皇帝都要十分尊敬,“孝”字贯通了整个古代。儒,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开始成为国家的主流学派,宋江出身儒学世家,再加上自己读过书,所以在官府看来肯定和其他地痞流氓不同。江湖人设:

仗义疏财,江湖中人就讲究一个“义”字,为了“义”甚至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宋江每次碰到落难之人,都会资助钱财,并且不会做出一种施恩于人的样子,还会与人沟通,安抚他人情绪,鼓舞士气,正所谓“面子里子都有了”。同时江湖人也是好面子,他收了宋江的钱财,跟别人说肯定会这样说:“宋江这个人啊,很仗义,给我钱我不要,非要塞给我,没办法我只能收着了。”就这样宋江在江湖名气越来越大。文武双全,江湖人也是一种矛盾的集结体,一方面憎恶当官的读书人,另一方面又敬佩有学问的人。宋江武功方面还算可以,一百单八将中的孔明、孔亮就是宋江的徒弟,另外文学方面他从小就读书,有文化,而且还是个当官的。官府乐于看到手下小弟是个孝子,还有本事处理公务减轻他们负担;江湖人看到一个当官的、有学问而且对他们江湖人还很仗义也乐于结交他。所以宋江名声传播很快。

这一切的前提就两个字-有钱。

“孝义黑三郎”之“孝”

关于宋江的绰号,认同度很高的就是“孝义黑三郎”这个了,我们这里先说说是不是真的“孝”。

上有父亲在堂,母亲丧早。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

宋太公膝下只有两个儿子,宋江自己在外面干自己的“事业”,全然不管父亲和弟弟。同时为了害怕父亲被自己连累,和父亲断绝父子关系。身为人子,不思报恩,明知道自己和江湖绿林结交容易出事还我行我素,为了自己前途还断绝关系来往。

当日,阎婆惜私藏晁盖与宋江书信并索要财物,宋江怕事情败露将其杀害,事后:

“且说宋江从地窨子出来,和父亲兄弟商议:“今番不是朱仝相觑,须吃官司,此恩不可忘报,如今我和兄弟两个,且去逃难。天可怜见,若遇宽恩大赦,那时回来。”

宋江杀人,而且他已经和父亲断绝关系,此时他要逃走还拉着自己唯一的弟弟宋清。宋清与此事毫无干系,但是如果宋江拉着宋清逃跑是被捉住,那宋清也完蛋了。

宋太公身边仅剩宋清在陪着他尽孝,这次宋江居然要拉着他逃难,置其父于何地。

《水浒》三十五回,宋江接到宋太公家书,回到老家,宋太公对他说:

我如今为何唤你归来?近闻朝廷册立皇太子,已降下一道赦书,应有民间犯了大罪,尽减一等科断,俱已行开各处施行。便是发露到官,也只该个徒流之罪,不道得害了性命。你如今此去,正从梁山泊过。倘或他们下山来劫夺你入伙,切不可依随他,教人骂做不忠不孝。此一节牢记于心。

其实在宋太公心里还是希望宋江不要落草为寇,宁愿儿子去流放,也不能做一个不忠不孝之人。

可是宋江还是加入了梁山,并且上山后直接接宋太公上山。我们知道前面说过宋太公与宋江断绝父子关系,虽然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可是面子上都没有说穿,这次一接,宋太公也落得个晚节不保。

而且从宋太公对宋江的话可以看出,宋太公厌恶土匪,可是宋江没有考虑父亲的感受,只是觉得如果父亲在山下被抓为人质,他的“孝”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宋江、宋清征讨方腊结束后,发现家中老父已经去世,而去世时竟然没有一个儿子在家陪伴,宋太公孤独终老。

宋江、宋清在马上衣锦还乡,回归故里。离了京师,于路无话。自来到山东郓城县宋家村,乡中故旧,父老亲戚,都来迎接。宋江回到庄上,不期宋太公已死,灵柩尚存。

从这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宋江的“孝”根本就是作秀罢了,他的内心一直是以自我为中心,他的父亲只是他的一面招牌,招牌上刻着大大的“孝”字。

“孝义黑三郎”之“义”

“义”字可以说是《水浒传》贯穿全文的主线,宋江释晁盖是为义、朱仝释宋江是为义、攻打大名府是为义等等,我们可以看全文基本都是为了“义”,攻打城池是为义、杀人掠货是为义。下面我们来看看宋江所谓的“义”究竟怎么样。

①阎婆惜为他的小妾,因为手握宋江通匪的证据索要钱财,宋江担心事情败露,直接将其杀害,此为薄情寡义。

②杀害阎婆惜后,准备逃窜,还拉着与此事毫无关系的宋清,使他也面临无妄之灾,此为不顾兄弟之义。

③宋江在酒后题反诗,连累戴宗、李逵丢官被捉,此为不顾朋友之义。

④为救宋江,众好汉率领手下突袭,造成城中大乱。

“官军百姓被杀死有五百余人,带伤中箭者不计其数。

宋江被救出后,酒足饭饱,可能是觉得杀的人太少,又来了句:

启请众好汉,再做个天大的人情,去打了无为军,杀得黄文炳那厮,也与宋江消了这口无穷之恨。

这一次直接把黄文炳“一门内外大小四五十口尽皆杀了,不留一人”,为了彰显自己的“仁义”,放过了隔壁与宋江毫无关系的黄文炳哥哥家。原来土匪不杀人就是“仁义”。

宋江能坐稳梁山靠的就是这个“义”字,有了它,就算你不想干你也要看在其他兄弟的面子上去做。就像宋江在想招安的时候,武松等人旗帜鲜明不想接受招安,可是在宋江所谓的“大义”面前,只能屈膝接受。

宋江的“义”只是“虚情假意”罢了,只是为了自己有更大的底牌,能够在权利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的一张牌而已。

“孝义黑三郎”之“黑”

《厚黑学》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或者看过,宋江就可以说是《水浒传》中“厚黑”这门课的好学生。

①宋江在被官差押解途中路过梁山,梁山众好汉热情邀请宋江上山入伙,他严词拒绝:

小可不争随顺了,便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在世何益?如不肯放宋江下山,情愿只就众位手里乞死。

结果后来,宋江被救上山后,果断把弟弟和宋太公接到山上,一起做个山大王,这一番操作不仅使得宋江名声大震,还让宋江树立了一种形象-我宋江忠君爱国,可是官逼民反,无奈落草为寇。

后来呢?朝廷依旧是这个朝廷,官吏依旧是那个官吏,只是因为朝廷许给他更大的官职,他又可以站出来说:我宋江之前无奈落草为寇,现在官家明白我们的苦衷,许给我们官职,让我们帮助朝廷铲除叛逆,还大宋朗朗乾坤。

总的来说,他一直都有给自己留后路,而且从小吏变成手握大军的梁山首领,资本的增加使得大宋也不得不正视他,他有了更上一步的台阶。

②李逵可以说是宋江的铁杆小弟,书中二人一见面,宋江觉得他是个勇士,请吃请喝加给钱,一举收服人心。

从全文中都可以看到李逵对宋江的忠心,但是有一处宋江对李逵这个铁杆小弟的态度让人心寒。

逵拜了宋江,给还了两把板斧。李逵诉说取娘至沂岭,被虎吃了,因此杀了四虎说罢,流下泪来。又诉说假李逵剪径被杀一事,众人大笑。晁宋大笑道:“被你杀了四猛虎,今日山寨里添得两个活虎,正直作庆。”众多好汉大喜,便教杀牛宰马,做筵席庆贺两个新到头领。

宋江面对自己的铁杆小弟母亲逝世一句客气话都没有,只关心新加入的头领,让人觉得他平时说的和自己做的都不一样,感觉宋江对任何人都在说假话,一切只为了利益。

李逵曾经还救过宋江的命,可是等到最后宋江自尽前却拉上李逵,而李逵明知毒酒甘愿赴死,两人形成鲜明对比。

李逵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沈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李逵临死之时,嘱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和哥哥一处埋葬。”嘱罢而死。

结语

《容与堂刻本水浒传》沙弥怀林述语有“若夫宋江者,逢人便拜,见人便哭,自称曰‘小吏小吏’,或招曰‘罪人罪人’,的是假道学真强盗也,然能以此收拾人心,亦非无用人也。当时若使之为相,虽不敢曰休休一个臣,亦必能以人事君,有可观者也。”

宋江在梁山文不如吴用,武不如武松。文武双全之道也不如卢俊义,可是他凭借自己的手段登上了梁山头把椅子。“一将成名万骨枯”,虽然宋江接受招安,最后官至安抚使。可是他的脚下踩的是自己的兄弟。

“孝义黑三郎”只是他的一层“皮”,只是他为了获得权利的掩饰,这种人最可怕,你永远想不到他心里在算计谁。

文:

头号历史君

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oyishizx.com/xyyw/12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