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俊李增寿
畜牧兽医工作又苦又累又脏,是一个不太招人喜欢的行业。但他一心扑在农村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上,甘做畜牧战线的“老黄牛”、养殖户的“贴心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全乡畜牧业的稳定发展谱写出了一曲动人的敬业奉献之歌。他踏遍司马、李家庄、大孝堡三个乡镇的每个村落,他用技术播种,用行动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处处留下执着的足迹。他就是原司马、李家庄乡畜牧兽医站站长高廷扬。
40多年间,无论刮风下雨,哪里有呼叫就到哪里去,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位乡村畜牧兽医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高廷扬,年出生于孝义市李家庄村,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初中毕业后,于年在司马公社畜牧兽医站参加工作,后调李家庄乡畜牧兽医站一干又是30年。他从事畜牧兽医工作40多年来,走村串户,跳猪圈、钻牛棚、进鸡舍,为养殖户排忧解难、提供技术服务。工作虽然又苦又累又脏,但他却收获着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一)
每年春秋两季是人工免疫各类畜禽防疫工作的重要任务,他坚持认真搞好每年春秋两季的畜禽防疫和消毒工作。据年《孝义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载:李家庄乡所辖9个行政村,户,大家畜存栏头(匹),羊存栏只,猪存栏头,家禽存栏只,防疫和消毒任务特别艰巨。
他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定期进行人工防疫工作,他带领防疫员走村串户,按要求为各类畜禽免疫接种,牛、羊注射口蹄疫灭活疫苗;猪注射猪瘟弱毒活疫苗和蓝耳疫苗;鸡注射新城疫疫苗。每周初他都组织开展防疫员培训交流会,安排部署各村补栏补针和消毒工作任务,总结经验,量化考核。
各村养殖场地和畜禽圈舍的环境消毒是防疫治病工作的重中之重。消毒的目的,就是消除滞留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大面积发生。为此,他坚持每年有计划、有安排、有步骤地对全乡9个自然村养殖户、场,挨门挨户进行宣传指导。用生石灰、百毒杀等药品,对全乡所有的养殖场所、畜禽圈舍进行大面积消毒,从而减少了各类疾病的发生,受到各村养殖户的赞誉。
工作结束时,高廷扬组织验收小组随机抽查防疫注射率、耳钉佩戴率、档案登记率以及消毒情况,确定名次,对防疫和消毒工作不达标的村队要求限期整改。通过严格的管理措施,使李家庄乡家畜耳标佩戴率、档案登记率分别达到了95%和98%;免疫注射率和档案登记率分别达到了96%和97%。各村消毒任务,完成应消毒面积的%,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头,组织有申报点的网络格局。
在他的带领下,原李家庄乡畜牧兽医站年至年连续三年被孝义市原畜牧局评为“先进单位”,他本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多次受到孝义市原畜牧局年底表彰奖励。
(二)
他体贴群众,关爱养殖户胜过自己。在司马、李家庄这两个传统农业社,畜禽就是一个农民家庭的全部家当,也是全家人的希望。
正是基于这一点,他时刻告诫自己,要当好一名畜牧兽医,就要时刻保持一颗急群众所急的心。从骑自行车到摩托车,他可谓走遍孝义东乡的各个角落,平均一天骑行路程约在25公里以上。哪怕是刚出诊回家,不管有多累,只要养殖户半夜敲门或来个电话,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数九寒冬,他仍随时出诊。
年秋季的一个夜晚,出诊累了一天的他,正进入梦乡,突然听到外面有人敲门,喊他的名字,便急忙穿衣开门,来者是李家庄乡南小堡村养殖户石亚富。只见石亚富满头大汗,浑身上下被雨水浸透了,焦急地说:“我家的马病了,不知怎办?请你去一趟看看吧。”高廷扬二话不说,急忙带上急救箱和石亚富冒着雨徒步赶到他家。刚进马圈,一股刺鼻的恶臭味迎面扑来。高廷扬贴近马体,仔细观察发现:该马起卧不安,腹围增大,弓腰努责,排便困难。然后利用听诊器听马腹部肠音蠕动减弱,测体温43℃,打开口观察见口腔干燥,初步诊断为“马粪结”。他立即实施了药物治疗。随后,他挽起袖子,将右手和胳膊上涂上润滑剂,将五指并拢成锥形伸入马的肛门,缓缓旋转进入粪结直肠端,把粪用手掏出,迅速疏通肠道,使肠内物滞粪大量泄出。整整一夜,高廷扬在马圈里来回打针、挂瓶、徒手掏粪,没喝一口水、没歇一分钟。当马的病情缓解脱离生命危险时,外面已经鸡鸣三遍,他的衣服全部被汗水湿透。更糟糕的是,用冷水洗手后,他的两只胳膊都麻木了,感觉手、胳膊都不是自己的了。他站着工作了一夜,腰酸腿疼,身体十分疲惫,但他乐此不疲,高兴地说:“又抢救了一匹马的生命,像这样的抢救事例无数。”
第二天,看到马逐步恢复正常,他才放心地离去。每当提及此事,石亚富感激地说:“是高站长救了我的马,救了我们家的命,为我家挽回经济损失00余元。如果不是高站长救治及时,我当年就得砸锅卖铁还贷款啦!”高廷扬行医40年,为方圆几十里的养殖户(场)挽回无法估计的经济损失,为孝义的畜牧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
高廷扬认为,大力推广畜牧养殖新技术,是当前畜牧业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能有效地保证畜禽产品质量,提升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所以他十分重视畜牧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工作,进而促进该市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推广黄牛改良新技术,助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为了及时了解掌握能繁母牛的发情适配期、疫病防治和科学饲喂情况,他每年都要到各村养牛场(户),定期观察记录母牛的周期性发情表现和最佳输精时间,做到及时人工授精。
他采用优质冻精配种的母牛,受胎率高,产出的杂种后代增重快,饲料报酬高、效益好。通过杂种优势改善了牛肉品质,提高了母牛繁殖率,减少了疫病传播,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近年来,为养牛户(场)共配种母牛一万余头。
他在推广黄牛改良技术的过程中,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辛劳与汗水相伴,自行车、摩托车换了一辆又一辆。但他得到的是群众对他人工冷配新技术的认可和信任。群众夸他说:“兽医的职业虽然很特别,但高站长依然坚持自己的事业,努力做到最好,他拥有着一颗对动物的爱心,更有一颗善良之心,是我们的贴心人!”
二是推广幼猪阉割新技术,降低养猪成本。为使广大养殖户降低养猪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他每年为养猪场(户)阉割幼龄猪上千头,深受养猪户的欢迎。对适龄小公猪进行阉割,还可减少公猪之间的打斗,起到促进生长与育肥的作用。但正确的阉割方法是保证以上作用的前提。一般在15日龄以内的小公猪,即可去势阉割。
他在进行小公猪阉割的过程中,猪的嘶叫声震耳欲聋,身躯摆动,四肢乱动不止,导致猪身上的泥土、屎尿粘在自己的衣服上,但他从不叫苦、叫累、叫脏。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用的药物碘酊棉、酒精棉、磺胺结晶,工具镊子、手术刀、器械盘,买了又买,换了又换,但他毫无怨言。他说:“拿出群众满意的最好成绩,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帮助群众解决难题,这就是我的心愿!”
三是推广仔猪剪牙、断尾新技术。对新生仔猪剪牙,是为了防止仔猪咬母猪的乳头和仔猪之间的互咬打斗。对仔猪进行断尾,可降低料肉比,提高日增重。通常人们认为猪尾巴的功能类似于牛和马,主要是用于驱赶蚊蝇和同类嬉戏,健康猪的尾巴只要猪不睡觉,就会持续不停地摆动。据统计猪摆动尾巴所消耗等能量可达到日代谢能的15%,如果把猪的尾巴剪掉,将这部分能量用于脂肪沉积,可提高生猪日增重2%左右。还可预防咬尾,咬尾是猪场常见的问题,不仅影响猪的生长速度,还会因外伤导致各种病原菌感染,严重时甚至引起猪的死亡。高廷扬为了提高养猪户的经济效益,在全乡大力宣传和推广剪牙、断尾新技术。
高廷杨对笔者说:“我们兽医的工作经常是往乡下跑,跟猪牛羊鸡等动物打交道,跟养殖户交朋友。工作又苦又累又脏,有时还不被人理解,但是每次能够帮助养殖户挽回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看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微笑,就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