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至22日,我院实践队伍赴孝义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并参观了孝义市优秀企业集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开展了哪些活动,有哪些心得体会吧!
01
普法宣传进企业优化营商促发展
为助力法治中国的建设,同时帮助在校大学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日前,我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在文法学院党委书记申晓东、院长李永福、团委书记周影影等带领下以“守初心”为主题下到基层、服务社会,赴孝义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普法宣传、乡村治理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
6月21日上午,经孝义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领导帮助与协调,我们抵达了山西省孝义市知名企业——信发化工集团,重点参观了氯碱智能工厂及氧化铝项目。信发集团讲解员首先向我们讲解了本企业“对上要敬、对下要慈、对人要和、对事要真”的十六字管理方针,从企业文化出发让我们对这一民营企业有了初步认识。接着,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我们参观了信发集团的集控中心,集控中心以“理念国际化、产业高端化、管理人性化、生产精细化”为口号,给予我们很深的触动。正如张玲所说:“虽然信发所经营的领域并不是我们的对口专业,很多的专业知识我们也似懂非懂,但展示给我们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让人感触颇深。国家发展中经济是关键,经济发展中民营企业是重点,正是这一个个企业的努力才有了如今繁荣昌盛的祖国,而这一切的未来都需要我们亲手去创造。
参观调研期间,我们也向企业员工发放了普法宣传手册,进一步增强企业员工安全生产经营意识,筑牢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根基,充分发挥法治对营商环境的引领作用,努力营造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企业员工法律意识,提高企业法治水平。
在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院实践队员们力求将所学理论知识融入基层发展实践,在社会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实践中坚定“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
——行管李欣承
02
品味大中国奋进新时代
在这个火热的季节,我们暂别象牙塔中的生活,抛开书本,带着青年人特有的朝气蓬勃走进企业,了解乡村,深入社会。人们常说:“实践是理论之基,没有实践的理论不过是纸上谈兵。”可哪怕前人已经将经验分享的再周全,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便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经历过便不知其中的伟大。
一、初见社会,满目惊喜
6月21日上午,我们参观了孝义知名企业信发集团,刚进集控中心,“对上要敬、对下要慈、对人要和、对事要真”的十六字方针映入眼帘,一个企业文化决定了它的高度,想必信发就是靠着认真负责、刚中带柔的企业态度约束员工,从而使企业不断作大、作强。虽然信发所经营的领域并不是我们的对口专业,很多的专业知识我们也似懂非懂,但展示给我们的“理念国际化、产业高端化、管理人性化、生产精细化”也让我们感触颇深,国家发展中经济是关键,经济发展中民营企业是重点,正是这一个个企业的努力才有了如今繁荣昌盛的祖国,而这一切的未来都需要我们亲手去创造。
当天下午,我们于东庄村举行了本次社会实践的启动仪式,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实践调研从参观村史馆正式拉开序幕。启动仪式上62岁郭书记的一番恳谈触动了在场所有人,郭书记从党十八大以来的方针政策出发,向我们全面介绍了东庄村的组织结构、历史经验和发展方向,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兼顾村庄实际,从个人定位到村庄定位进行了深入剖析,展示了一位老党员、老书记极高的思想素质和政治思维。此外,郭书记还对我们实践队员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我们脚踏实地,尽自己所能建设祖国。借用学院申书记在启动仪式上的话讲:“这位老党员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没有高谈阔论,有的仅是切切实实这么多年的积累与沉淀,相比于书本上的文字,郭书记的话语颇有力量,让我对接下来的调研任务充满斗志。
二、细细回味,感触颇深
体验与收获固然重要,可回过头来的总结与反思更难能可贵,不论再浅显的道理都需要我们自己去体会和发掘,否则就是一纸空文。
社会实践的核心之一就是让我们明白校园与社会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仅体现在知识层面,更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记得我们刚参观完村史馆时,小组队员情绪并不高,原因是我们的提前设计好的调研问题和问卷和实际情况存在出入,太过理想化,对于调研任务的开展毫无头绪。带队周老师的开导令我印象深刻,我们现在学的东西就好比大气层,所以我们的思维也停留在大气层,而农村是社会最最基层的地方,好比一下把我们拉回了地表,这之间的差距是必然存在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尽善尽美,而是真实的反映。我们总觉得学校的知识枯燥无味,向往着自由自在的享受生活,殊不知将所学很好的所用并非易事。我们必须明白所有的想象都是虚无缥缈的,只有亲身实践过,有了清晰的定位才是关键,现阶段我们并不需要做的多好,只要敢于去接受、去面对现实,真实反映客观情况足矣。
就我所学专业而言,法学是一门内容广泛、专业性强的学科,而现实中它的实践性和经验性也体现的尤为明显。我们此次调研的方向是基层治理,无论是在企业参观还是村史浏览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靠的是抓落实,如何将理论很好的落实在实践中是长久的课题。治理不是一日之功,光靠法学一门学科的力量远远不够,在浏览东庄村的相关治理经验资料时,我们发现治理往往与党建相结合,还得辅以经济建设,由此可见,无论哪种形式的成就都是多学科交融的结果,我们调研不能死守一点,更要由点及面,多角度出发,才能真正看透问题本质、感悟实践精神。
我们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何其有幸!此次实践是对自我的一次反思与总结,更是打破理论和实践的第一步,我们看到了国家现在的繁荣,更要看到背后的辛酸与教训,踏着先辈的足迹只能走一段,以后更长的路掌握在我们手中,未来等着我们去攀登。
——法学张铃
03
党建引领激活力乡村振兴谱新篇
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同时帮助在校大学生认识国情、熟悉民情,日前,太原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在文法学院党委书记申晓东、院长李永福、团委书记周影影等带领下以“守初心”为主题下到基层、服务社会,赴孝义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普法宣传、乡村治理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
6月21日下午,文法学院实践队伍前往孝义市振兴街道东庄村,以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为主要方向展开调研活动,旨在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乡村振兴贡献当代大学生的一份力量。
首先,文法学院师生代表在东庄村村两委的热情接待下,于东庄党群服务中心召开了社会实践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东庄村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郭建民发表讲话,郭书记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方针政策出发,响应国家政策的同时兼顾村庄实际,向实践队员全面介绍了东庄村的组织结构、历史经验和发展方向,从个人定位到村庄定位进行了深入剖析,展示了一位老党员、老书记极高的思想素质和政治思维。此外,郭书记也对各实践队员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他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坚定信念、提高站位,尽自己所能建设美丽中国。郭书记讲话结束,文法学院党委书记申晓东表示“这位老党员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勉励文法学子牢记嘱托、不断进取。
接着,在东庄村村委引导下文法学院师生代表参观了村史馆等村内地点。村史馆以“东庄印记”作为主题展览东庄村村史文化,展示了东庄村在村党支部书记郭建民地点带领下,坚持党建引领、政治统领,立足区位优势,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立足民生保障,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民生福祉;立足文明法治创建,大力优化乡村治理,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进步史,一张张黑白的照片、一个个沉甸甸的荣誉无不诉说着东庄村的文化、见证着东村庄的发展,给予实践队员们极大的震撼与鼓舞。
在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文法学院实践队员们力求理论结合实际,发挥专业优势,真正践行着“用青春谱写精彩,用实践服务社会”的青春誓言。
——行管李欣承
“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暑期实践生活,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知识上的巩固,自身能力的提高,思想上的成熟,更重要的是明白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真正的生活之间的差距,走出学校的象牙塔,真真切切地去体察社会,去体味人情,在真正的生活中,明白我们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相信大家也从自己的各类实践活动中收获了情谊与能力,期待更多同学与团团分享你的心得哦!
-end-
文图
文法学院
编辑
王苡晨
监审
李海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