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个标志牌,猜猜这是哪里?
这熟悉的嘴不啷叽大碴子味。
您猜得没错,是三亚!
我寻思这东北省会在三亚,也算贯穿互联网简史的千年老梗。
但即使历经时间的冲刷,它依然历久弥新,甫一出场,就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就像下面这条三亚警方的通报,微妙却又一点也不违和。
东北,一个全年必须有六个月维持供暖,地里五月份才长草,六月份树叶还没长齐,七月份才开花,九月份就开始掉树叶,十月已经飘雪的地方。
三亚,就是那个永远温暖,永远有新鲜水果,不再苦寒的流着奶与蜜之地。
三亚每三套房,就有一套归属于东北,这么一个常住人口不到80万的城市,有30万东北人。
以致于东北公安专门在三亚开设了警务站。
你要知道,我国的公安系统,是属地管辖制,基本不存在越界管理。
放眼全国,只有三亚是个例外。
不仅如此,黑龙江省公安厅还在三亚开办了一个出入境管理服务站。
不少持有东北医保卡的东北人,已经可以在三亚直接刷卡买药,医院刷卡就医。
整得这么复杂,究其原因,在于大量东北人虽然身在海南岛,户籍却留在了那片极寒之地。
他们就像候鸟,每逢春夏之交,就要飞回东北,将极南之地的土特产分给亲友。
三亚有什么土特产?
丹东红颜草莓、大连樱桃、哈尔滨红肠。
对了,还有一个——东北乱炖。
这我可不是开玩笑,经过本工作室资深东北人富贵的研究,就像台湾没有手抓饼,杭州没有小笼包一样,东北乱炖,结结实实是道海南菜。
没错,东北乱炖起源于海南,又火回了东北。
你看,东北炖菜虽然粗犷,但如果细分,其实有着许多不成文的固定菜式搭配。
比如猪肉+粉条,小鸡+蘑菇。
原材料不会超过两种,炖菜诞生,便是因为东北冬天漫长食物匮乏,得保证一道菜能吃的有菜有肉又有汤,足够一家人吃。
而乱炖这种番茄、玉米、豆角、茄子、木耳一锅炖的奢侈做法,要是被当年的东北人看到,一定要喊声:“达咩!!!”
话说,小白我碰到不少东北朋友,都对饮食极其讲究。
除了海南,他们最南只能到山东,不会再向南了。
不再向南是一种本能,不是黑土地长出来的大米,书面语叫味同嚼蜡,东北话叫水了八叉。
大米和炖菜孕育出人高马大的东北人,却也是东北人难以征战四方的软肋。
当年第一批因国企下岗潮到达海南的东北人也面临这个问题,更恐怖的是炖菜的灵魂白菜、油豆角,前者属于高价菜品,后者海南根本不种。
他们只好就地取材,用一些价格比较便宜的菜,来取代传统炖菜里的食材,比如青椒、木耳这种可以晒干后再慢慢运输的菜品。
再后来,当那群外出务工的老东北再次回到家乡时,乱炖便也跟随他们,踏回了它本应出生的故土,东北。
打那后,新一代的东北人们,便也从一出生就接受了“东北有乱炖”这个精致的谎言。
甚至一些东北本土喜剧艺人,还曾公开展示过“如何制作家乡菜东北乱炖”。
不过随着时间流逝,东北乱炖的起源是非已经不重要了。
就像现在东北和海南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有时都分不清大连和三亚谁在东北。
只有一点矛盾几乎是无解的。
正如南方人无法理解东北人对温暖的追求,东北人也无法理解南方人对白雪的憧憬。
adalineyang
tencent.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