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子洲第二届子推文化节暨全国面花大赛启动
4月2日至3日,正值清明假期,“中国·子洲第二届子推文化节暨全国面花大赛”在子洲县裴家湾镇园则坪村隆重举行,来自榆林、延安、孝义、长治、忻州等地的面花高手一展绝技,吸引来数万名游客参观和中省市40多家媒体聚焦。
“子洲面花”已成省级“非遗”
在子洲,面花又称子推馍,是为祭奠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介子推而做的祭品。相传,晋国公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为躲避迫害逃到白狄国(今子洲县淮宁河流域,古称重耳川),并在此地发展农耕,后在随从介子推等人的辅佐下重归故里,成就千秋霸业。晋文公复国后,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晋文公焚山以逼迫介子推出来受赏,熟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于是,晋文公下令,介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多年来,重耳川民间不仅流传着“割股啖君”等许多传奇故事,而且每逢寒食、清明节盛行捏制“子推馍”以祭奠介子推的传统习俗。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能够独立完成整个面花工艺流程的人越来越少,为了保护传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子洲县凝心聚力、多措并举,于年9月将“子洲面花”成功申报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面花大赛“重磅升级”渐成品牌
较之去年清明节期间举办的首届面花大赛,今年的活动规格更高、规模更大、影响更广,可谓“重磅升级”。从大赛名称来看,去年为“陕西·子洲首届‘子推文化节’面花大赛”,今年从本省走向全国,比赛全称为“中国·子洲第二届子推文化节暨全国面花大赛”。
“首届面花比赛反响大、效果好、超出预想,活动当天来了2万多游客,多袋面粉制成的面花礼品销售一空,这给我们带来足够的底气与信心,所以我们决定将今年的面花比赛升格、升级。”子洲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从报名参赛情况来看,去年是6支参赛队共64名选手,主要来自榆林各县区,今年增加到14支代表队97人参赛,来自不同地域,其中以山西省居多。
本届大赛专家评委认为,子洲面花比赛在规模和影响上已不容小觑,渐成品牌,对全面宣传展示子洲地方民俗文化和特色产品、提升子洲文化旅游整体形象和综合实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精美面花令人拍手叫绝
比赛现场,选手们用灵巧的双手,借助梳子、剪刀、镊子、筷子等工具,将发酵好的白面捏成诸如割股啖君、百鸟朝凤、孔雀开屏、仙女散花等形态各异且独具特色的面花,再将红豆、黑豆、花椒籽和食用色素等装饰辅料点缀在面花上,顿时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面花便呈现在眼前,精湛的技艺令围观者拍手叫绝、赞叹不已。
“去年我就来这里参观面花大赛了,感觉大饱眼福,所以今年我又来了,还把妻子也带过来开开眼界。”来自山西柳林的游客师峻奇说,自己平时爱好研究民俗,感觉今年的面花作品整体上比去年的质量更高、创意更新、花样更多,妻子高兴地直呼“不虚此行”。
本次面花大赛分选送作品和现场创作作品两类,选送作品占总分的60%,现场创作作品占总分的40%。经专家团无记名评审,最终评选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20名以及收藏纪念奖、组织奖等,并分别给予不同的奖励,其中最高奖励00元。
在颁奖仪式上,主办方将获奖面花作品进行了现场拍卖,拍卖所得经费均归参赛作者所有,以尊重原创和鼓励传承。
重耳川面花展览馆揭牌
为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面花艺术,园则坪村专门建起重耳川面花展览馆,并在当日大赛开幕式上进行了揭牌。据悉,该展览馆目前收藏展出面花作品多件,大多为本村村民捏制。活动期间,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的历史文化专家学者,对重耳川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了深入研讨。
除了面花大赛外,主办方还精心安排了其他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民间公祭介子推仪式、民歌演唱、秧歌表演、美丽乡村摄影比赛、道德模范表彰等,让游客们进一步领略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和感受到今日子洲的美丽。
来源:榆林日报
附:便民服务电话
文明榆林
凝聚道德正能量 传播文明新风尚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