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深处
——以吕梁市临县兴旺山村和孝义桩濮镇贺南沟村为例
探究山西采空塌陷的概况、危害和治理方式”
项目纪实
年1月8日上午,我们一行8人抵达了孝义市柱濮镇。从上海坐车而来,一路上仿佛越是向北,天色就越是阴沉,没想到在这里,我们却看到了少见的蔚蓝天空,呼吸的空气好像也清爽了很多,不像一个煤炭重镇该有的样貌。据镇上的人介绍,这里原先有很多煤矿,后来陆续都关闭了,只剩下一个最大的煤炭企业还在运行。或许正因如此,当地的环境在逐渐改善。总之,初次相遇,柱濮镇带给我们的印象是祥和美好的。
到达之后,我们首先联系了副镇长,请他带我们一起前往贺南沟村实地考察,副镇长特意从城里赶来了解我们的基本情况,随后欣然驱车带领我们前往村庄了解情况。行车沿途,看到的是典型的乡村景貌,星星点点的村庄散落在山上,裸露的黄土地和刚落的新雪相互掩映,不时有狗吠声传来,整个乡村显得温馨安宁。不同的是,这里太过寂静,一路都没有看到什么行人。副镇长介绍说,因为土地断裂,很多村民已经搬走了,现在遗留下的只有十几户人家,且多是老人。他示意我们看远处的蜿蜒盘绕的岩壁,仿佛一层层梯田向上延展。那里是土地断裂之后重新整修形成的复垦区,未来可能可以投入生产,也可能会作为生态保护区被留用。不论怎样,当地的土地塌陷还是得到了一定的治理。
走进第一户人家,老奶奶带我们参观了她家中的仓库。从外观看来,屋子的门框明显歪下去了,顶层的墙壁也有些许裂纹,屋内墙壁的裂缝更加突出,仿佛被斧头从中间凿开了几道空隙。我们起初以为屋子进门处是一个台阶,老奶奶解释后才知道,原来屋子里的地是和外面齐平的,但后来逐渐沉下去,才形成所谓的“台阶”。遇到下雨天,房子的裂缝还会增大,屋顶会漏水,没法居住。煤矿上让老百姓避让,但其实大多数人也无处可避,只能到亲戚家借住几天。事实上,这种做法也并不是长久之策。
土地塌陷伴随而来的就是饮水和耕地问题。由于地表水下漏,村民们平时只能依靠水质略差的浅表水和矿上运来的水源,过于脆弱的生态也让他们现今无法在地里种植耕作了。失去了生活来源之后,村民们只能依靠国家扶贫资金和低保。不过让老人一家感到慰藉的是,镇里已经在城郊盖了一个万人小区,供附近9个村的村民居住,只不过其中的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希望在不久之后,贺南沟村的村民们可以顺利地搬进新房子,享受惬意安宁的生活。
走出农家,行了一段山路之后,我们又抵达了第二户人家。刚进窑洞,印入我们眼帘的就是一锅被翻炒得亮黑滚烫的石子,一个老奶奶正在案边揉面团准备做石头饼,看到我们进来,她有些诧异,但还是露出乡村人特有的热情淳朴的笑容,表示欢迎。通过家里其他人的描述,我们才发现,这个窑洞整体有点向下倾斜,墙壁也有一些开裂情况,不过后期进行了加固。
第三家也是类似的状况,墙壁裂缝,下雨就无法住人,而且村民告诉我们,越是雨天,墙壁开裂的情况就越是严重,慢慢地一整间屋子就会倒塌了,我们也看到了因为土地塌陷,屋子里一面墙壁完全掉下来的景象,有些让人心惊。缺水缺煤,无法获得稳定的生活保障,子女又大多在外务工,对贺南沟村的老人来说,最大的心愿或许就是能像从前一样,与亲人团聚,共享安定美满的生活。从政府层面来讲,其实也正在为了附近村落里每个人更好地生活而不断努力着。
临走之际,老奶奶捧出一大捧山里摘来的酸枣让我们带走,我们再三推辞,但还是抵不过老人的热情,只好很感激地接受了。后来奶奶又接连两次进屋拿酸枣,一定要给我们吃,这时我们不只是感激了,更觉得油然而生的感动,不知她是不是看到我们,就想起了在外上学的孙子孙女,所以才倍感亲切呢?其实,看着村子里老人慈祥的脸庞,我们也不禁想到家乡的亲人了。他们这么友善,这么热心肠,一直在尽力配合我们的调研,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下午我们又走访了当地的正阳煤矿,了解了一下煤矿的工作概貌,随后又对镇里街边的百姓做了一个简单访谈。午后的阳光是温暖慵懒的,在镇政府的不远处,一群老人围坐在向阳处闲聊,见此,我们走到他们中间询问他们生活的状况。
“没有水啊,都到地下去了。”一位老人操着浓重的乡音说道,虽然有些难懂,但还是可以分辨出来。
“那你们平时怎么用水呢?”
“煤矿上提供”
“是每天都由矿上提供吗?”
“是啊,每天都是用矿上的水,还有一些地表水。”
……
我们也询问了老人关于搬迁的问题,他们说,因为每年都有新增加的户口(满18周岁),所以新盖的房子慢慢就不够了,以前只有户,现在新增到户了,这也是导致很多村民还没有搬迁的一个原因。
在谢过老人们之后,一天的调研结束了。我们踏上了返程的公车,但仍然在思考着这一天的所见所闻。我们想到当地多年来的煤矿开采造成的问题,想到这一天见到的景象:土地断裂的深沟,村民们裂缝的墙壁和房屋,断裂的耕地,现实的困境好像依旧很多,阻碍着这个乡镇的前进……桩濮镇和贺南沟村以后的发展一定还有很多要克服的难题,土地塌陷区的治理也任重道远。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希望,大片的复垦区,新建的搬迁区房屋,村民们逐渐改善的生存状况……相信这个村庄未来会越变越好的。
生态问题看似无足轻重,但有时会极大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或许社会对生态的重视和考虑,应该更多一点,只有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免受明日的苦难,留住此刻的美好。
文字
杨贺凡
编辑
曾杰
共青团复旦大学委员会实践部
复旦大学叶耀珍楼室
twsjb
fudan.edu.cnfdutwsjb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在线咨询贵阳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