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孝义市西辛庄镇结合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以壮大集体经济为重点,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坚持党建引领,在王才堡村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探索出“党委+支部+合作社+脱贫户”创新经营思路,开辟了强村富民新路径。
王才堡村四面环山,土地大多数是坡地,因矿产资源丰富,历史上曾为孝义市有名的经济重地,但随着煤矿关停,产业发展不均衡的影响凸显,“没有产业,收入低”成为群众常挂在口头的“老问题”,也成了镇、村领导班子亟需解决的“头等大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王才堡村党支部坚持党委引路抓部署,结合今年开展的“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将壮大集体问题列入问题清单,倒逼推动产业发展。经镇党委书记、片长、包村干部、村“两委”集体研判后,确定了“做大做强孝义市春禾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发展壮大西红柿等设施蔬菜,拓展小杂粮精深加工”多点发展的工作思路,由镇党委选派镇二级主任科员郭继昌到合作社担任提质增效技术指导员,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发展遇到的问题,为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在项目推进中,王才堡村成立由党支部书记、“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组成的工作专班,为合作社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合作社发展难题。最近小米杂粮加工基地选址,专班帮忙找寻合适位置,并协调机械完成设备搬运、安装、调试等,推动项目顺利进行。
合作社的成立有效解决了周边劳动力就业问题,让群众不出门就能赚到“工资”,实现“创收顾家两不误”。目前,村民通过技术培训,学会了栽培西红柿、蔬果掐条等技术。合作社还选取地理环境好、空气清新的陶口原村作为稻谷试验田,与村里19户脱贫户签订收购合同,免费提供种子、肥料,以及产前、产中的“保姆式”专业技术培训与服务。作物收获后,将由合作社统一脱皮碾米、包装销售,逐步唱响“春禾”品牌。(李雅萍武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