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始做“走陕西”这个号后,渐渐地一步步走近了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省份,而越是增进了解,就越发不敢轻视这里任何一个地方。
在陕西,即便是一个再不起眼的村落、乡镇、小城,可能都藏着让你大吃一惊的故事。前段时间,我在从渭南返回西安的途中,就遇到了这样一个小镇。
看似普通,还有几分“破烂”,却被称为“银城”。
貌不惊人,镇上却藏有一“宝”,被誉“渭南一绝”。
这个小镇便是陕西渭南临渭区的孝义镇。
而这一“宝”则是陕西省文保单位“孝义涝池”。
就是这个池子孝义镇,渭河边的古老商镇
孝义镇在临渭区的东北部,毗邻大荔县,南滨渭河,北边是国道通过的交斜镇。
它的名字源于“孝子义犬”的传说。古时这里有一读书人,母亲去世后,为尽孝行,便在母亲坟茔边造庐居住,他养有一犬,十分通人性,常脖子上挂一竹篮为孝子去集市上购买物品,一人一犬,有情有义,“孝子义犬”的名声不胫而走,“孝义镇”也由此得名。
现在的孝义镇很普通,看起来只是关中大地上随处可见的乡镇。
但历史上的孝义镇却不平凡,曾是渭河边有名的繁华商埠,风光了好几百年。
孝义镇大约兴起于明清之际,当时,这里是水陆交通的枢纽,南有渭河码头,漕运发达。北有甘河,直通卤阳湖。从渭南到同州(大荔)的驿路也经过这里。便利的交通带来了商业的繁华。
老房孝义镇在清乾隆之后的一百多年间达到鼎盛时期,当时,此地云集了全国各地的客商,渭河码头汇集着山西的煤炭和食盐、巴蜀的烟茶、江南的海鲜、渭北的粮棉等货物,河道里商船来去穿梭,一片繁忙。
孝义古镇也因之发展,建起了完备的城池,当地老人说,孝义城墙周长达到了8华里,城中有一条3里长的东西大街,还有许多南北大巷。街巷上店铺林立,百商云集,粮行、棉花行、货栈达数十家,客栈、酒楼不计其数,还有许多远近闻名的大商铺。
这里还是美食的中心,酱菜、什锦南糖、麻片、夹心白糖棒、核桃糖、葱麻滚、密板糖琳琅满目,蒸饺、水饺、三喜包子、泡儿油糕、撕面、火烧、黄酒、醪糟等小吃各具特色。酒楼里名厨云集,最有名的当属杜纪平的瓢瓢菜、张胜的蒸锅肉。
四大“盖省财东”
孝义古镇繁华的商贸培育、催生了一批富商巨贾,赵、严、柳、詹、王、樊、张、乔、董等都是代代相传几百年的富商家族,尤其是“赵、严、柳、詹”,因为产业遍及省内外、资财雄厚而被称为四大“盖省财东”。
老房四大家族中,领头的赵家最为显赫。据传,赵家的先祖发家于明代的“食盐开中”政策,此后数百年间不断发展,成为孝义首屈一指的富户。赵家的产业涉及盐业、布店、茶庄、粮店、典当等,近至四川、远至新疆,都有赵家的字号。据称仅在川东,赵家就拥有十处盐井。而在孝义老家,赵家更是建起了九座宅院,气势恢宏。
老街老房当时的渭河岸边,往赵家送银子的镖队络绎不绝,据说最夸张的一次,商号送镖银的队伍前头已经进了赵家大门,后边还在渭河滩上,排了七八里路。由于孝义富户云集、盈利丰厚,当地人戏谑,孝义的银子就像赤水的蚊子一样多。于是孝义也就有了“银城”的美称。
“渭南一绝”——孝义涝池
孝义最终是怎么衰落、蜕变为渭河岸边一个普通乡镇的,很多资料都没有提到,黄小黄猜测,可能由于两点:一是因为清同治年间的那场陕西回民起义,当时,渭北很多富商家族都在战火中遭受重创,以至于一蹶不振。另一个可能是因为交通的变迁,新修的国道取道交斜,避开了孝义,而渭河航运也成为了昨日黄花,孝义的交通优势不再。
老房前晾晒着油菜据说解放前,孝义依然是远近闻名的商业中心,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依然在当地人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上世纪九十年代,镇上还保留着街市面貌。
但我前段时间去时,孝义已经很难找到古商镇的影子了。曾经的深宅大院、繁华街市,都已经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感的乡镇面貌。
仅仅在古镇东西街交汇处,还保留着一处古老的涝池,涝池边有一些穿越时空的砖木结构铺面房,成为古镇历史的见证。
涝池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古镇商业鼎盛的乾隆时期,据传其建造者就是孝义首富赵家,当时,赵家雇了多人花巨资用了3年时间修成,用于蓄水防灾。
古时,很多地方的涝池都是简陋的泥坑,而孝义的涝池却极其考究,池底铺满石碌碡,池壁用一色的白麻条石砌就。涝池呈正方形,深约两三丈,周长约多米。为防止人们落水,环绕涝池还建有雕花石栏。
当时的涝池俨然孝义的“街心公园”,池水青碧,杨柳依依,唱戏的、唠家常的、倚栏观景的人常常聚集在这里,其乐融融。当地人也赋予了涝池很多美好的传说,有人叫它“天泉”,说池底有泉眼直通大海。有人说里面住着一只金蛤蟆,给孝义吸引来无尽的财富。
但是随着孝义商业地位的衰落,涝池也渐渐干涸,失去了实用价值。虽然很多专家学者称它为“渭南一绝”,但现实中,它已经十分寥落,池底积满淤泥,长着杂草,池水污浊,还散落着一些生活垃圾。
对于一般旅游者来说,孝义并没有什么好看或好玩的,但如果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话,孝义还是很值得了解的,这个叱咤数百年、创造了无数财富神话的古老商镇背后,一定还有很多故事和信息等待人们去挖掘。
黄小黄走陕西:发现身边的风景,一起游历那些山河与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