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孝义66人巧妙展现一图中
??我的衷心祝福
作者:赵处亮
人间最美四月天。谷雨时节,风和日丽。笔者忙里偷闲,到仁义园散步观光。园中浓郁深厚的文化积淀,使笔者尽情享受着文化大餐,如醉如痴,流连忘返。仁义园位于孝义市永安路与新安街交叉口西南角,是孝义市年重点游园工程,全园占地面积平方米,于当年建成并正式开放,成为孝义人喜爱的一处新型游园。步入园中,放眼望去,白皮松、平顶松、金枝复叶槭等30多种植物造型各异,郁郁葱葱;乔木、灌木、花草地被相互结合,错落有致;成片的月季花千姿百态,竞相开放。人文景点上,一批批游人在观赏拍照;矮墙座凳上,一排排老人在休闲聊天;园路小道上,一对对恋人挎着胳膊在亲昵地漫步。正是:谷雨郊园喜弄晴,满园璀璨缀繁星。颇有看点的还是仁义园南北广场的景点建筑。仁义园北广场,一道微弯的主题景墙赫然在目。景墙正面,不同的“仁义”字样接连满墙。北面采用浮雕手法介绍仁义巷、尉迟恭大义降唐、义虎报恩、锯树留邻以及留义、居义、仁义三村的义举等七个故事,并附有褚晨光先生为此所赋的五言诗七首,彰显着孝义市鲜明的文化主题。漫步在仁义园南广场,只见一条微缩景观的“仁义巷”古老沧桑,一尊霍冀雕像栩栩如生,仿佛在向人们叙述着多年前孝义传统文化“仁义巷”的故事。明朝嘉靖年间,孝义城内楼东人霍冀在朝廷做官。一日,霍冀收到一封家书,说是族人因兴建地基与邻居发生争执,希借助霍冀在朝廷的影响,打赢这场地基纠纷官司。霍冀读毕,沉思片刻,提笔复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书信一到,族人幡然醒悟,主动把墙地基后让三尺。邻居知其然后,深受感动,也把自家墙地基后让三尺。双方相让后,中间留出了走道,形成了一条6尺宽的街巷,众人将此巷取名“仁义巷”。在仁义巷微缩景观南侧,一条十几米长的铁板墙上,切割着霍冀的四句诗书,并刻有当代文化名家、吕梁人民艺术家梁镇川先生的赋诗《七律·咏仁义巷》:“让他三尺又何妨,七字箴言意韵长。霍冀诗书家信寄,邻居礼让地基商。巷中仁义千年颂,事里人情万古扬。国界若能如是举,太平天下尽和光。”梁镇川先生在诗中将仁义巷的家事引申到国际间的国事,无疑增加了仁义巷的厚重感,以小窥大,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并将孝义的“义文化”和包容大气的胸怀表现得淋漓尽致。仁义园东面的沿街景石更是不可小觑。景石背面正中刻有年前明朝民族英雄、著名诗人于谦简介。其左边刻着于谦的名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脍炙人口的千古名诗,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自不别多释。最使人赏心悦目的是刻在其右的于谦的一首七律诗《过孝义有感》:“茫茫烟树绕孤城,千古犹传孝义名。郭巨墓荒春草合,比干台古野烟生。落花飞絮迷征斾,剩水残山恼客情。鞍马匆匆无限意,不堪回首暮云平。”幸好笔者不久前认真研读了当代文化学者马夏民先生编著的《诗文赏析》一书,该书对此作品有精彩赏析,如今观此景石诗刻,感悟更深。于谦(-)明代名臣,军事家,著名诗人。永乐十九年()中进士,次年任山西道御史,后又在宣德五年()开始巡抚河南、山西,先后在山西任职十九年之久。此诗写于巡抚山西任上。当时的山西,元末明初带来的战争创伤尚未愈合,而明统治者为抵御瓦刺军对中原的骚扰,征丁缴税,影响了当地生产的恢复。此时孝义人口凋零,城市荒芜,虽然春日树木葱茏,烟霭茫茫,但亦难给人以生机之感。于谦作为巡抚山西、河南两省之高官,对孝义情有独钟,既详知县名之来历——“千古犹传孝义名”,又娴熟当地之古迹——“郭巨墓荒春草合,比干台古野烟生”。“孝义”县,原名“永安”,1年前因隋末本邑大孝堡人郑兴天性至孝,割股奉母,后唐太宗闻名,为褒奖郑兴之孝行,命改县名为“孝义”。郭巨是24孝故事“郭巨埋儿”的主人公,其时代和籍贯据说是东汉河南人,《孝义县志》称郭巨为“孝义寓贤”,即在孝义居住的贤者,距今已有多年。郭巨家境贫寒,然对母亲极孝,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一孩子影响供养母亲,于是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就在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孝义县志》(乾隆)载:“郭巨墓,青义村南,冢高三米,直径五米,为汉墓”。比干台,据《孝义县志》载:“县东二十里,有比干台,比干避暑处”。比干,是一个距今年前的古老人物,商朝帝乙的弟弟,纣王帝辛的叔父,曾以相位辅佐殷商王朝,勤政恤民。后来纣王沉湎酒色,重用奸臣,诛杀忠良。比干受妲己的诬陷,被纣王剖心而死。民间传说,比干之心刚被剖出,被一股旋风卷走,后来孝义城东二十里处出现一座立土碑,碑里包有比干之心。土碑常为当地人顶礼膜拜。当地风俗,小孩患皮肤病,抠碑土敷之可治愈。于谦诗写孝义古迹,选郭巨墓、比干台,一为扬孝,二为显忠,彰显其孝义忠臣的情怀。当今,此诗在仁义园用景石铭刻,既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其弘扬正能量的现实意义。当然,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我们不可全盘继承,而应本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让他们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建设孝义文化强市服务。孝义仁义园,一处浓郁深厚的文化积淀游园。更多人在读天下孝义一家人送人玫瑰手留余香